缅怀孙和林先生

核心提示: 平素朋友圈除了思想性、可读性很强的文章,其它都是走马观花式。

■符泽

勾起我对孙和林先生深深的怀念,深夜有了想起来提笔写点文字的冲动,是朋友孙国武在6月16日父亲节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那篇长长的、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和他父亲孙和林生前九个月里的生活场景的文章。

平素朋友圈除了思想性、可读性很强的文章,其它都是走马观花式。而我花了近半个小时浏览了孙国武这篇长长的纪念文章的全文及图片,实际上是看了一部慈父孝子之间的真情展现,家人与家中生命垂危病人之间演绎的真实故事的纪录大片。而这个纪实的主人公竟然还是我的朋友,我触景生情,热泪盈眶,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孙和林先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部队转业到市广播电台(开始为丹阳县广播站)工作并长期担任分管新闻报道业务的副台长。这个讲着运河乡音、常年穿着黄色军裤,高高的个子,站着喜欢侧身斜着头讲话的孙和林系我的老领导、老师、忘年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高考落榜的我在担任中学代课教师时,业余从事通讯报道,兼做“土记者”,成为丹阳广播电台的特约记者。随着我经常获奖,孙和林在通讯报道、特约记者会上总是拿我做例子,经常有意无意地提到我,这对于当时二十刚出头的我这个农村青年,真是莫大的鼓舞!

孙和林还经常到我工作的导墅镇党委看我,指导工作。他指导我说,新闻报道除了“五个W新闻要素”,也要讲究写得活,有文采,标题制作更要鲜活吸引人。他举了个《一枪打死七只狼》的例子:一则社会新闻,一个农民为救村民,打死了一只狼,这只狼是母狼,肚子里还有六只小狼崽。在他的引领下,我县广播站到市广播电台的节目一直办得有声有色,是省内率先开设“科普节目”“今日快讯”等栏目且受到了城乡干部群众的喜爱。

孙和林爱才惜才,敢当人梯,乐于无私帮助别人。他一直举荐我进市广播电台工作,而由于种种原因未遂。我后来上调市工商局、市委办工作,孙老师还经常带信和问候给我……我几次想约市广播电台的老领导老朋友一起聚一聚,也由于多种原因未实现。我在丹阳日报担任副总编辑时,孙和林老师还专程去看望我;在市文化局、文广新局担任领导工作期间,为了运动,我舍近求远,总是步行上班,庆幸经常遇到晨练、散步的孙和林,尽管每次只是简单问候几句,未及深聊,总是看到孙老师那熟悉和蔼的笑容,大大咧咧的、不卑不亢的神态……

我总是想今后终究会有机会坐下来,和孙和林先生一起吃个饭,回忆美好的昔日交往、友情,因为我一直坚信,好人必有善报,吉人自然长寿。而有一天晨遇,突见孙台长似乎很瘦,而因要急赶局里开党委会,未及细问。没想到,这一面竟成永诀……

等看到其子孙国武发在网上的讣告,已错过了亲自登门送别吊唁的机会!这成了我的终身之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