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秧与施肥同步,农田“减肥”又增效

核心提示: “人工撒肥一大片,不如秧边一条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逐步推广让我市示范户尝到甜头。

本报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郑网宇

图为侧深施肥插秧机在田间作业。

(记者 须俊 摄)

“人工撒肥一大片,不如秧边一条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逐步推广让我市示范户尝到甜头——

机插秧与施肥同步,农田“减肥”又增效

正值水稻插秧季节,记者走进珥陵镇中仙村种粮大户唐黎明的田头,只见一台侧深施肥插秧机在平整的水田里驰骋,伴随隆隆的机械声,一行行嫩绿的秧苗整整齐齐插到了田里,同时,一种黄色颗粒配方肥料也均匀地施进了地里。唐黎明指着稻秧根部条状细沟般的线条喜不自禁:“水稻侧深肥实现了机插秧同步施肥!人工撒肥一大片,不如秧边一条线。今年,我有200亩水稻用上了这一新技术。”

唐黎明是我市一位职业农民。近年来,通过走农业规模化经营之路,他的粮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承包面积已达1800亩。然而,长期以来,因为水稻生产大多沿用人工施肥方式,不仅农田施肥量大、利用率低,而且易导致肥料养分流失且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如何解决施肥过量、施肥方式落后、肥料利用率低,以及用工紧缺等困扰水稻生产的突出问题?从2017年开始,我市选择延陵、珥陵等镇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2018年继续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示范面积达到250亩;今年,我市通过对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的升级改进,在访仙镇、延陵镇和珥陵镇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面积1100亩,到明年力争示范推广3000亩左右。经过三年来的示范运用,该技术以其突出的节肥、省工和增产优势,正得到越来越多种粮大户的青睐。

水稻侧深施肥究竟有那些特点呢?应邀来我市进行指导、正在唐黎明田头察看侧深施肥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机研究室主任、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李革介绍,水稻侧深施肥是新型农机、专用肥料、配套农艺一体的集成新技术,是施肥技术的重大革新。该技术是指通过在水稻机械插秧时同步将颗粒状肥料定位、定量、均匀地施于秧苗侧3~5厘米,施肥深度4~5厘米,使肥料在土壤中缓慢分解,能够延长肥效,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该技术能够实现机插秧与施肥一体化,做到精准施肥,减少养分的固定和流失,较传统习惯施肥省肥20%~30%,从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养分利用率。

说起这项技术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的优势,唐黎明如是告诉记者,以前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至少要施5次肥料,现在1~2次配方肥就搞定了,亩用量也不多,大大减少了大户种田的用工量,节约了成本。“去年水稻插秧季节,我有100亩水稻进行侧深施肥试验,我特意分了两个区域进行对比,一个是在水稻侧深施肥一次性完成插秧、施肥作业后,直至稻子收割不再施肥,水稻亩产量有1100多斤;另一个是在水稻生长后期只添加了一次穗肥,水稻产量达到了1400斤。”他说,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真是省肥省工又增效。随着插秧机施肥装置的不断改进,明年他准备大面积运用这一新技术哩!”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示范让农机农艺实现了融合,不仅改变了粗放、传统的施肥方式,还推进了我市化肥减量增效和农业绿色发展。”市土肥站副站长陈功磊介绍,根据去年我市水稻侧深施肥示范结果表明,延陵、珥陵两镇在化肥使用总量分别减少17.3%、16.6%的基础上,实现亩节本增收25.5元和30.3元。今年为促进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我市的应用,市土肥站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土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着力推进“精”“调”“改”“替”“轮”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实现肥料利用率提高,从而达到化肥施用总量和化肥使用强度“双减”的目标。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