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平台成带刺的“救命稻草”?

核心提示: 这两起和我市市民相关的网络众筹时间相近,同样是家中遭遇不幸,同样承受着来自精神与经济的双重巨大压力,同样希望通过网络众筹平台为孩子争取希望,可结果却不尽相同。

家庭遭遇不幸,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有的家庭通过网络众筹平台获得了希望,有的家庭却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众筹平台成带刺的“救命稻草”?

本报记者 马骏

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同样承受着巨大精神和经济压力的两家人求助于众筹平台。

 

家住云阳街道双合村,今年46岁的景华荣没想到,人到中年却接连遭遇不幸。

2018年12月,妻子在医院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2019年6月9日,在与病魔斗争了6个月后,年仅48岁的妻子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祸不单行,在妻子弥留之际,景华荣的儿子出现了严重的头痛症状。6月10日,13岁的儿子经市儿童医院诊断为脑瘤。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景华荣被医生告知,孩子手术所需的费用不低于30万元,后期恢复还需要20~30万元……

妻子的后事还没有办,儿子又被查出重症,双重打击之下,景华荣感到绝望。在亲友的建议下,景华荣在“水滴筹”平台上发起众筹。一时间,网友们纷纷捐款,从5元至200元不等,一点一滴的爱心不断汇聚。通过网友们4700余次转发,15000余次捐款,景华荣为孩子筹集到了50万元的救命钱,整个过程只有六七个小时。通过众筹平台,爱心网友的捐款让濒临绝境的景华荣一家重新燃起了希望。

2019年4月中旬,张丽(化名)5岁的孩子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想方设法筹钱为孩子治病的张丽通过“爱心筹”平台发起众筹。根据张丽在平台上的情况描述,“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孩子也许活不过两个月,治疗费用起码要几十万元。而且,在接下来20多个疗程的化疗中,出现一次感染就得增加1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

短时间内,爱心网友纷纷捐款,并不断转发。然而,在“留言区”中,除了大部分“加油鼓劲”的留言外,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网友留言称,求助者家中不仅有奔驰车,还在丹阳、威海拥有多处房产,一些网友开始指责张丽消费社会爱心。虽然张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一进行了澄清,但15日晚上还是提前结束了该众筹项目,目标金额是50万元,目前已筹金额近18.5万元。

这两起和我市市民相关的网络众筹时间相近,同样是家中遭遇不幸,同样承受着来自精神与经济的双重巨大压力,同样希望通过网络众筹平台为孩子争取希望,可结果却不尽相同。

景华荣发起的众筹中,在“增信补充”一项有“无房产、无车产、无医保、无商业重疾保险……”等说明,而张丽在众筹中并没有说明家庭情况,当有网友“举证”质疑其家中有房有车时,一些网友便生出了疑心。同样是遭遇不幸的两家人,一家获得了暂时的希望,另一家则不得不在为孩子的重病辛苦奔走之余,去回应网络质疑。

有网友认为,张丽家有房有车,并没有到需要求助进行众筹的地步,这样的做法是在消费别人的爱心;也有网友认为,孩子遭遇重症,大家应该把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毕竟孩子的病是真实的,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把孩子的病治好,难道发起众筹非得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吗?

去年夏天,50多岁的市民张梅(化名)被查出患有癌症,其妯娌希望通过记者报道向社会爱心人士求助。然而,当记者来到张梅家准备采访时,却被张梅婉拒了。“我们家现在的确非常困难,可还有一套房、一辆车,如果通过你们报道求助,别人会质疑为何不卖房卖车?一旦形成舆论影响,肯定会给家人造成伤害。”张梅的儿媳妇如此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以往的采访中,记者遇到过不止一个像张梅这样的家庭。当家中遭遇变故和不幸时,他们没有选择通过网络平台众筹,也没有通过媒体向社会求助。他们担心,一旦这样做,非但无益于解决难题,还会惹上麻烦。

争议之下,网友们聚焦的其实是个人信息的真实性。网友不仅想了解发起众筹的真实原因,也想知道发起人真实的家庭情况。然而,在涉及到发起人个人信息的问题上,众筹平台的审核信息没有界定“有房有车就完全不能发起筹款”,虽然前提是要按照平台的规定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但平台没有资格去审核发起人的车产和房产,只要求发起人公开说明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公示。

个人救助需求催生了公益众筹平台不断涌现,网络平台也让公众捐款更方便、更快捷。与传统公益募捐相比,互联网公益众筹使用程序相对简单,求助者只需点击发布按钮,上传医院诊断证明、身份证、缴费单、医生签字单等相关证明,便可以发起求助项目进行众筹。这些平台为患有重病、面临失学等经济困难人群迅速筹集资金,帮助他们及时渡过难关,发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公益作用。不过,火爆的网络公益众筹并没有看起来那般美好,仍存在不少漏洞和监管挑战。网络公益众筹走进公众视野,一方面真正帮助了一些有需求的人,另一方面,“骗捐”“敛财”等新闻也不断曝光,部分平台存在的问题与漏洞逐渐显现。

丁斌是我市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同时他还创办了公益组织如意慈善。在多年的慈善事业中,丁斌和他的公益组织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核实、监管机制,“如果遇到困难的人向我们求助,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实地走访,去求助者家中了解事情的原委以及家庭情况。此外,我们还会向求助者的邻居及所属的村委会(居委会)了解情况,证实求助者的说法是否属实。之后,我们将求助者的情况在如意慈善微信群中进行公示,再由如意慈善的理事会表决出帮助的方式、捐款的数额等事项。”

丁斌认为,互联网众筹平台还属于新生事物,法律和监管都还在摸索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慈善法》无法约束个人求助行为,却可以通过对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来间接地规范个人求助行为,未来还需要“双管齐下”,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及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来弥补空白,让真正困难的人得到大家的帮助。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