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临,菜场艾草、菖蒲走俏

核心提示: 每逢端午佳节来临,民间就有在门头插艾叶、挂菖蒲的习俗,以“辟恶除邪”。6日上午,记者在百家兴等几家农贸市场看到,一些卖蔬菜的摊点旁边都摆上了一把把扎好的艾草和菖蒲,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选购。

图为百家兴菜市场内的艾草和菖蒲摊位。

记者 王国禹 摄

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每逢端午佳节来临,民间就有在门头插艾叶、挂菖蒲的习俗,以“辟恶除邪”。6日上午,记者在百家兴等几家农贸市场看到,一些卖蔬菜的摊点旁边都摆上了一把把扎好的艾草和菖蒲,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选购。

6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百家兴菜市场看到,在自产自销区域,多家蔬菜摊点都摆放着艾草菖蒲,几根艾草和菖蒲扎在一起,大的1元一把,而小的则要2元一把。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这些艾草和菖蒲都是她从池塘边采来的,已经连续卖了三天,差不多上午10点就卖光了,“蛮好卖的,一天能卖出去几十把,基本来买菜的,都会带上一两把回家。”

艾草气味芳香,可以驱蚊虫;菖蒲叶长如剑,也叫剑草,有辟邪的意思。“说可以辟邪的哇,每年都会买几把。”一位买菜的阿姨告诉记者,每年她都会买了放在大门口,但子女很少会买,所以她也会多买一把,给他们放好。记者注意到,不少前来买菜的人手中都拎着艾草和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年的端午节,几乎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挂上翠绿的艾草菖蒲。端午挂艾草菖蒲似乎是从祖上就传下来的老习俗,那么,这一习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端午所在的农历五月,被称为“毒五月”,所以民间会通过悬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形式,驱除毒虫,驱走毒气。早在晋代,人们已经开始把艾蒿(即艾草)挂在门上。到了南北朝时代,挂艾蒿发展为挂艾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四民共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门户上,以祛毒气”。就是说把从野外采来的艾蒿,捆成一个人的模样,挂在门上,这就是后来逐渐流行起来的挂“艾人”的习俗,把艾蒿抱团捆成“艾人”,为的是提高艾蒿辟邪的功能。原来,艾蒿辟邪也讲究“人多力量大”。另外,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蚊虫渐多,也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就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有着特殊的香味,人们通常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