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躬身耕耘“第二战场”

核心提示: 从躬身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大学教授,到四处奔波劳碌创新立业的团队领袖,如此身份转变后的喜忧苦乐李瑞扬从不多言,但他总是笃定地告诉旁人,自己从不后悔,正享受其中,更期待来日。

大学教授躬身耕耘“第二战场”

——记原“科技镇长团”团长、丹阳苏南高端装备制造研究所董事长李瑞扬

本报记者 尹媛

6677

从躬身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大学教授,到四处奔波劳碌创新立业的团队领袖,如此身份转变后的喜忧苦乐李瑞扬从不多言,但他总是笃定地告诉旁人,自己从不后悔,正享受其中,更期待来日。

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瑞扬长期从事能源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工作。2011年,成为科技镇长团成员来丹后,李瑞扬与这个小城结下了不解之缘。跑企业问需求、找高校搞对接、招人才做研究……虽然离开了熟悉钟爱的育人讲台,但李瑞扬在创业的“第二战场”依然干得风生水起。

缘起“科技镇长团”,助力校地合作结硕果

来丹前,身为能源领域专家的李瑞扬,已在江浙一带“小试牛刀”,他与企业合作开发生物质发电项目,将专业所长与实际应用结合,为能源绿色化、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李瑞扬为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作出的积极尝试得到了学校肯定,2011年,省委在为“科技镇长团”选派人员时,他成为学校的推荐人选。“学校问我愿不愿意来,我当时常年在江浙地区搞生物质电厂,也没多想,就来了。”于是,李瑞扬成为了省委选派到丹阳的“科技镇长团”成员之一。

初到丹阳,李瑞扬的身份是“科技镇长团”副团长、后巷镇党委副书记。“既然来挂职,就要为地方做点事情。”抱着这样的信念,李瑞扬很快进入角色。他一家家跑企业,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及企业需求;依靠“科技镇长团”高校资源优势,组织成员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座谈,解难题、出对策。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11年底,丹阳市政府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丹阳(哈尔滨)航空航天与新材料科技专题对接会”。“活动当天,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家领导,以及丹阳各镇区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共200余人济济一堂。”李瑞扬回忆说,活动很成功,当场就签订了69项意向协议,涉及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这次经历让李瑞扬感受到了“科技镇长团”工作的意义。“能为地方做一些贡献感觉很棒!”

因工作得到组织充分认可,在原团长任期结束后,2012年,李瑞扬获荐成为新一任“科技镇长团”团长,并任丹阳市政府副市长一职。“当了团长,肩上的责任自然更重。团里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专业不同、个性不同,但大家既然作为一个团队来丹,当然要各展所长为地方作贡献。”李瑞扬多措并举,整合老师们背靠的高校资源,在人才和项目引进上下功夫,在任期内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引进顶尖人才,超精密加工渐燃“星火”

在所有经由他引进的人才中,李瑞扬最常说起的就是超精密加工技术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程凯教授。“2014年,丹阳筹备了一个‘千名专家丹阳行’活动。科技局拟了一份名单给我,我的任务就是将名单上的专家邀请过来。”李瑞扬说,自己拿到名单后就乐了。“排首位的程凯教授和我都是哈工大出来的,而且我们同一届。”凭着这样的“交情”,李瑞扬顺利请来了程凯教授。“程凯教授当时在英国任教,他是代表英国方面的超精密加工技术顶级专家。而当时国际上该技术主要由英美德日4国垄断,每个国家只有1-2个顶尖人才。”在和程凯交流的过程中,李瑞扬与其形成了共识——都希望突破我国超精密加工事业的短板,摆脱国外的技术控制。

“程凯来了,真能留下吗?”李瑞扬有点着急,专家丹阳行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如何完善准备、留下程凯教授呢?李瑞扬说,如果要引进程凯这个“帅”,则必须充实他手下的“将”“兵”,既要有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也要有管理团队,做企业把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当时扬州、张家港等地也在谋划‘抢人’,我们必须快速高效。”在李瑞扬的沟通对接下,2016年,市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与江苏工大金凯高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共同组建“丹阳苏南高端装备制造研究所”,真正把程凯教授团队引了进来。

“研究所组建后,我们的首个项目就瞄准了丹阳的‘名片’——眼镜产业,开发制作变焦镜片的超精密加工机床。”为加快工作推进,程凯教授带着一路人马在哈工大搞研发,李瑞扬则带着另一路人马在丹推进研究所建设、装修事宜。“经过一年的研究开发,2017年10月份,样机从哈工大运到了丹阳;又经过一年的调试,2018年10月份,该设备基本可以生产出合格产品。”自此,程凯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超精密复合机床运转起来了。

瞄准丹阳“名片”,力促生产设备国产化

“科技镇长团”任职结束了,李瑞扬留下了,作为江苏工大金凯高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丹阳苏南高端装备制造研究所董事长,他一直为程凯教授团队的产学研活动“保驾护航”。“高端装备制造是我国的短板,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推动我国超精密加工技术发展,打破西方垄断、补齐短板。”这样的爱国情怀和科研初心,李瑞扬始终躬行实践。

“瞄准眼镜这一‘名片’产业后,我们做了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后,才选定变焦镜片超精密加工机床这一深耕方向。”在李瑞扬看来,虽然变焦镜片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远低于欧美国家,但市场前景是广阔的。“我们从万新了解到,变焦镜片产量只占万新全公司所有镜片的3%,但利润占到了30%。而当前我国仅有千分之二的适龄人群佩戴了变焦眼镜,市场远未爆发。”李瑞扬说,变焦镜片加工专用装备目前在国内完全依靠进口,由于国外机床价格昂贵,丹阳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购买了少量设备,远不能满足产能需求。“我们了解到,丹阳众多眼镜企业中,仅有20多家企业拥有变焦镜片生产设备和技术,因设备依靠进口,价格、后期维护等成本始终居高不下,也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借助程凯教授团队在超精密机床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在刀具、主轴、导轨等机床关键功能部件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历时两年,变焦镜片超精密加工机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不断调试到正常运转的突破,期间还经历了和国外设备提供商的“斗智斗勇”。“超精密加工属于高端制造领域,国外的技术控制很严,这也逼着研发团队加紧自主研发,最终生产出了这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变焦镜片车铣复合机床。”李瑞扬介绍说,如今这台设备正在通球公司的生产线上试运行,他们将依据运行实情进一步补弱完善,同时在业内打响名号。

“我们希望能用中国的软件、设备和服务,做出最适合中国人的眼镜,这需要打通生产、流通、验光等各个环节,任重道远。”李瑞扬说,他期待以眼镜产业为突破口,借力超精密加工技术,为丹阳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助力我市制造业向高端迈进。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