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他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

核心提示: 眼看着昔日强壮、聪明的丈夫变得不能说话、不能走路,眼睛还看不见,洪二珍几乎不敢相信生活会对她这么残忍。不过,在频繁地进出医院后,她也渐渐地开始学会接受现实。

16年前突发脑梗,之后半身不遂、眼睛失明、无法言语,经过老伴无微不至的贴身照料,如今82岁的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能走、能看、能说——

她和他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

本报记者 张敏 通讯员 吴二林

o_1d9k5cq539b07bp754sc1k6ka

帮老伴按摩成了洪二珍的日常“功课”。记者 张敏 摄 

“洪二珍好不好?”“好!她坚强、勤劳,脾气又好,对我更是非常好!”82岁高龄的聂腊庚回答起提问来,口齿清楚,思维清晰,与16年前的他判若两人。“你看他现在满面红光,精神抖擞,说他60多岁都有人信哪!”洪二珍笑着说道。

大脑多次受损,他生活无法自理

聂腊庚和洪二珍是一对平凡的夫妻,当年面容秀丽的洪二珍之所以在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聂腊庚,主要是因为他脑子灵活,为人老实。“年轻的时候就觉得他脑子好使,算账什么的都比较强,和他过日子应该不会苦到哪里去!”如今78岁的洪二珍回忆起与老伴初识时的情形,依然肯定自己的眼光。

当然,聂腊庚没有令洪二珍失望,婚后几十年来,两人生儿育女,相濡以沫,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曾想,考验他俩的时刻却是在聂腊庚60多岁的时候。“2002年,他突发脑梗,强壮的身体一下子垮了。”洪二珍称,原本脑子灵光的老伴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丧失了。然而,更为糟糕的事情接踵而来。“没过两年他大脑大片出血,人也昏迷不醒,视力也受到了影响。”洪二珍叹着气说,“到了2006年,他又因为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

眼看着昔日强壮、聪明的丈夫变得不能说话、不能走路,眼睛还看不见,洪二珍几乎不敢相信生活会对她这么残忍。不过,在频繁地进出医院后,她也渐渐地开始学会接受现实。

从容面对现实,她成了贴身“医生”

“当初在病房里陪护他的时候,病友们都笑称我是老伴的贴身‘医生’。”如今的洪二珍言语中透着乐观和坚强。她表示,既然生活如此安排她和老伴的一生,与其悲观逃避,不如从容面对。

接下来的16年,洪二珍给老伴“量身定做”了一套康复方案,开启了漫长而有效的康复之路……

起先,聂腊庚由于半身不遂,洪二珍花重金请来了专业人员给他针灸,有了一些效果后,她自学推拿手法,有针对性地给聂腊庚推拿按摩。她还自想自制,亲手制作吊环安装在家里,帮助老伴做物理治疗。“那几年坚持每天按摩40分钟,抱他上吊环锻炼40分钟。”洪二珍回忆称,在她的坚持和鼓励下,聂腊庚终于有了知觉,顿时给了他们生活的信心。

然而,恢复知觉还不行。坚强的洪二珍想通过进一步的努力,让老伴能够下床行走。“当时以他的状态,知情的人都表示不太可能恢复行走能力,但我觉得一定能行。”为了达成这个心愿,年过六旬的洪二珍每天坚持拖着老伴上下楼,渐渐地,聂腊庚不仅能在自家的楼梯上走动,还能由洪二珍搀扶着上下六楼,之后还能在附近的公园里溜达了。“周围知道我家情况的人都不敢相信我老伴恢复后的状态,但我就是做到了。”洪二珍笑着说道。

随着行动能力的恢复,失明了两年的聂腊庚居然也能看见东西了,这着实让家人高兴不已,同时也感受到了洪二珍的不易。据洪二珍描述,在帮助老伴恢复的这段时间里,她整整瘦了38斤!

相互依靠搀扶,他们成了小区一景

如今,在中山路社区温州城小区里,居民们不难发现,每天早上或傍晚总有一对年迈的老夫妻在附近相互搀扶着慢慢地溜达。“那边有个自制的小长凳,就是洪二珍专门给她老伴做的,用来供他歇脚。”邻居们说道。

原来,随着聂腊庚身体的不断恢复,洪二珍这位贴身“医生”也在不断地改进着锻炼项目。每天下楼溜达只是她制定的“锻炼项目”中的一项。

“基本上已把锻炼项目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点滴中。”洪二珍举例称,平时洗脸洗脚的时候,她就把拧毛巾的活儿交给聂腊庚做,目的是锻炼他的手部运动能力。平日里,她还帮聂腊庚养成了用抽纸擦口水和鼻涕的习惯。通过抽纸巾、折纸巾,抬手用纸巾擦嘴和鼻子的过程来锻炼他手指的灵活度。为了尽可能地让老伴恢复语言能力,洪二珍还坚持不断地在他耳边说话,邀家人一起刺激聂腊庚的听力,要求他数数,就连小孙子都加入到了“陪爷爷说话”的锻炼中来。

乐观积极的洪二珍再次创造了奇迹。如今82岁的聂腊庚除了右手右脚不太灵活外,其他方面都恢复得比较理想,而且看上去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一点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对老伴洪二珍的反应尤为强烈,只要是洪二珍提出的问题,他都能清楚地回答出来,就连两人过去发生的事情,他也能记起来,这让家人和周围邻居都震撼不已。“回想这十几年来,我从未离开他超过一小时,他离不开我,我其实也离不开他,也许这就叫‘相伴到老’吧!”洪二珍最后说道。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