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清明节习俗

核心提示: 清明,是我国传统时令中迎春的生机节日,万物苏醒,春光明媚。

1986年清明,作者(右一)和母亲(背对者)给外祖母上坟。

清明,是我国传统时令中迎春的生机节日,万物苏醒,春光明媚。

清明的习俗,在丹阳地区也是有讲究的。清明节的早上,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会插上杨柳枝头,妇女和儿童的头上也会用铁皮夹子戴上很嫩的柳枝头,以显示春天的到来,这一天一般人家早餐基本上都会吃“荷包蛋”,通常是用鸡蛋放在油锅里炸成圆形扁蛋;“吃饺耳”,用面粉掺水和好放进油锅内,装上青菜或肉馅做成耳边状的饺子。吃完早饭,大家不约而同聚集到生产队的仓库、公房场地,队长派人用大秤固定在房内的横柱木上,将大秤悬挂空中,大人小孩纷纷向前,轮流过称体重,只见过称重的人双手紧握大秤的大钩,双脚腾空,过秤员一声吆喝“×××,××斤”!这时围观人员哈哈大笑,有的发出:“这头猪可以出售了!”这种方法丹阳人尤其是农村俗称“秤猪”,寓意来年每个人像猪一样壮实,健健康康,这种活动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结束。

中午时分,是清明的“烧祖宗”时间。习俗中有“祖宗不能晚吃”的说法,一般不超过十一点钟,家家户户都要备祭品,不少于六个荦素菜,倒上黄酒,点上香烛,下跪拜礼,以敬重祖先,说上:“保佑一家大小平安”等吉祥话。

除此之外,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上坟”。清明上坟分新坟和旧坟,新坟葬着去世不太久的亲人,要在清明前优先上坟;旧坟(老坟)在清明前几天,或清明当天必须上完。1986年清明节,我跟随母亲给外祖母上坟,亲眼见证了上坟的流程,并由大哥用相机留影。由于舅舅早年参加革命在北京工作,外祖母晚年是在我家中度过的,上坟一事舅舅只能委托我母亲操办。首先要用铁锹挖成六角形状的“坟墓头”,这是有一定技巧的活,必须六角均衡,挖好后墓头上下对合放置。墓尾前空地放上供品,点上香烛,下跪拜礼,同时燃放鞭炮,“坟墓头”上安插杨柳枝头、压上黄纸。烧完纸钱,坟上也要加些新土。整个过程至少要一个小时左右。

除此之处,清明还有一个习俗,洗好的衣、被不宜晾晒在外面,民间有“鬼节”的说法。

如今,清明已被确定为法定节日,用来缅怀先烈,纪念祖先。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