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全球生产中心”成为“世界智造高地”?

核心提示: 日前,《今日头条》发送一篇推文——《这些巴掌大的中国小县城,解决了全世界一半的产量》,黄桥的小提琴、丹阳眼镜、浏阳花炮等都有笔墨渲染,并送上了溢美之词:“隐形冠军”“行业圣地”和“全球生产中心”等等。

如何从“全球生产中心”成为“世界智造高地”?

——来自丹阳眼镜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本报记者 鹏翔 通讯员 步玉琴

日前,《今日头条》发送一篇推文——《这些巴掌大的中国小县城,解决了全世界一半的产量》,黄桥的小提琴、丹阳眼镜、浏阳花炮等都有笔墨渲染,并送上了溢美之词:“隐形冠军”“行业圣地”和“全球生产中心”等等。

丹阳眼镜已有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如今被新媒体冠以“全球生产中心”的头衔,也并非言过其实。但是,经历过漫长岁月洗涤的丹阳眼镜,如今又该如何从“全球生产中心”向“世界智造高地”跃升呢?这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

眼镜之变:丹阳张望世界世界聚焦丹阳

在我市的产业集群中,丹阳眼镜堪称是“第一特色产业”。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上海、苏州眼镜企业的一批老技术师傅指导丹阳手工作坊生产眼镜,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自发形成丹阳眼镜市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进入眼镜产业,到新世纪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应运而生,再到目前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较完整的产业链及社会化分工、规模化配套、上下衔接的产业体系,融入全球产业发展大潮,丹阳眼镜发生了颠覆的裂变和精彩的蜕变。

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目前,丹阳有眼镜企业1600多家,主要集中于司徒镇和开发区,其中生产企业500多家,规模企业100多家,相关配套的贸易企业1000多家,整个行业从业人员近5万人;销售亿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拥有注册商标3100多个,具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江苏省著名商标18个;获得“中国眼镜出口基地”、国家级“集体商标”等殊荣;镜架年产量1亿多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镜片年产量4亿多付,约占全国的75%、世界的40%左右。

“这些年,我市眼镜产业一直持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全产业规模性企业主力军作用明显,引领了全产业的转型升级。”市眼镜商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全市税收排名前百强企业中,海昌、万新、明月等眼镜企业占据了八个席位,且丹阳眼镜税收前十名企业中,视悦、优立、视客、镇江万新、易佰得等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社会贡献份额持续扩大。

而在丹阳,只要提及眼镜,业内人士都能细数这几个“最”:“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树脂镜片生产企业——万新光学集团,有中国最大的隐形眼镜生产企业——海昌公司,有中国最大眼镜网络销售专业化公司——江苏淘镜有限公司,有亚洲最大的玻璃镜片生产基地——江苏亚太光学有限公司,有台湾地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眼镜企业——江苏东方光学有限公司。”

眼镜产业的变化,作为丹阳第三代眼镜市场的丹阳国际眼镜城尤其可感可视。它总投资10.8亿元,占地43000平米,交易大厦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主体地上五层,地下二层,汇聚了眼镜行业众多知名品牌和商户,并在阿里巴巴诚信通开创了全国唯一的眼镜特色交易平台,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强的交易市场。

“在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不仅是丹阳国际眼镜城,丹阳整个眼镜产业都在以创新的思维、全球的视野,努力通过开辟互联网创新发展新通道,探索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眼镜产业由规模效益型向用户效益型转变,从区域化向国际化迈进。”市眼镜商会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丹阳正以国际眼镜城为核心,全力打造以眼镜商贸为核心、休闲旅游为亮点、文化体验为特色,商旅融合发展的眼镜风尚小镇和国际知名商贸旅游区,一个“丹阳张望世界,世界聚焦丹阳”的眼镜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眼镜之问:诸多掣肘未除戴着脚镣跳舞

丹阳眼镜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进入发展的“换档变道”期。目前,丹阳眼镜面临诸多发展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和认真解决。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眼镜制造业入门门槛较低,产品标准执行尚不完善,导致同类产品的生产商迅速增加,数量急速增长。企业的产品同质化很严重,产品没有创新,技术更新缓慢,缺乏差异性,企业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把价格作为最重要的竞争手段,以致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研发和设计能力薄弱,是丹阳眼镜产业的一个“硬伤”。目前,丹阳眼镜生产企业自主研发机构较少,在树脂镜片生产中,树脂原料是镜片生产最核心的原料,但长期依赖进口。丹阳镜架生产企业普遍缺乏自主设计团队,在技术、设备、人才、管理上的投入少,在配件精密度和电镀等方面,与其他地方相比还有差距,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市场竞争力。对此,市眼镜商会有关负责人说:“研发和设计能力不足的背后,是人才的短缺,这限制了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丹阳眼镜企业的品牌绝大多数都属于工业品牌,而非商业品牌,虽说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号召力,但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都没有深入人心的品牌概念。“同样是品牌产品,丹阳眼镜正遭受外地眼镜的挑战。”业内人士透露,所幸的是,我市眼镜行业已经看到了问题所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对眼镜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大力引进人才和技术,尝试互联网+等模式,力促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眼镜之盼:打造生产升级版本建设世界智造高地

丹阳戴上了眼镜看世界,用产业助推了经济发展,建成了全球重要的眼镜生产基地。如何打造集创新研发、生产制造、贸易流通、标准制定为一体的世界眼镜智造高地,进一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让丹阳走向世界呢?

业内人士认为,要从战略高度把眼镜产业作为全市的“第一产业”来抓,依托商贸旅游区、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园、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载体,提升丹阳眼镜智造水平;积极鼓励和扶持产业加快发展,引导企业大力引进人才和技术,创建研发载体,吸纳战略资本,走出去参展和境外投资,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市眼镜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应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加快突破镜片、原材料和生产技术工艺等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眼镜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眼镜健康服务业能力和水平,围绕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眼镜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重点是打造“丹阳眼镜”这一区域品牌;顺应互联网+的趋势,推进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打造一批引领型、示范型、创新型企业,带动丹阳眼镜在全球提升智造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