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茧绸业的悠史和辉煌年代

核心提示: 位于太湖以西,长江下游南岸的江南古城丹阳,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蚕桑生产,唐代丹阳郡(今镇江,丹阳为其辖地)就将“京口绫”作贡品送给皇帝。

王成川

采桑

养蚕

收蚕

织丝

绸缎

位于太湖以西,长江下游南岸的江南古城丹阳,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蚕桑生产,唐代丹阳郡(今镇江,丹阳为其辖地)就将“京口绫”作贡品送给皇帝。明朝的洪武年初,丹阳知县杨勉“公勤有为、兴学校、勤农桑……”清朝,康熙皇帝玄烨几次下江南巡视,途经丹阳曾作诗曰:“延陵曙色阑,意与渚田宽。人尽农桑力,文风表里观。”

丹阳蚕桑何以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呢?这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丹阳地势西北部为低山丘陵,东南部系长江近代冲积而成的江滩以及古代湖泊沉积的乌沙土和水稻土,地势较低,土地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温湿度俱佳,雨热同步,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天生造就了一方种桑养蚕的风水宝地。桃花水、梅雨、台风雨,对桑树的发芽生长,对获得较好质量的桑叶都极为有益。当时的县吏们也采湖桑教民栽种,农人则利用河边地头,房前屋后多处闲田遍种桑树,全县桑荫遍野,丝亦渐纯,形成了户户养蚕忙,家家织机响的景象,岁获利十数万计。故民间有“养鱼栽竹千倍利,不及养蚕四十天”“春蚕一季茧,全家半年粮”之说,这也是当时蚕桑生产的盛况。由此可见丹阳的丝绸也早就享誉大江南北了。

民国初期,丹阳县知事胡为和又专门聘请湖州植桑技术人员来丹指导嫁接桑,发展湖桑。而后在全县境内指导农人大量扩种湖桑,代替原来的实生桑,大大提高了桑叶产量。与之同时,又在境内各地设立蚕桑指导所,开办蚕户训练班,推广植桑和改良蚕种,统管茧行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胡知事又利用县署废基二十五亩田创设蚕桑试验场,建有蚕室七间,办公室五间,辟地种湖桑七千余株。嗣后,又在蚕桑试验场中附设养蚕传习所,委任姜鸿炜、黄培锦等组织桑林公会,联合石城市(乡)二十余村种植桑田七百余亩,常德市(乡)利用荒地,植湖桑五万余株、山东果木八百株。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丹阳蚕桑传习所改名为一一蚕桑指导所,所长刘坚,主任技术员卢炳衡带领十来名从苏州浒墅关蚕桑学校毕业和本地经过培训的青年,在珥陵、大泊、新桥、吕城、皇塘、横塘等重点地区派设蚕桑指导所。蚕桑试验场的工作,除从外地引入一些良种发放外,还由蚕桑指导所的业务人员自己养蚕,搞一些新品种试验。

丹阳的三家树艺公司一一通益、厚生、大盛,大力投资植桑。在当时大片荒地较少的状态下,仅东乡之陵口召殷岸(绕园岸)、南乡之万顷洋史甲村等处,植桑或二三百亩,或四五百亩不等。当年产鲜茧4990多担,全县开设茧行二十一家,其中东乡十五家、北乡五家、城中一家,共有炕灶二百十六台,在城厢公园内还设有茧业公所。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前的丹阳养蚕都是土法繁殖,自选种,自孵育。农家将蚕蛾交配后籽产在细布或桑皮纸上,利用锅盖上的微温和人胸前体温催孵幼虫,但无法抗御蚕宝宝疾病。而后,江苏省专设蚕业改进委员会,划定丹阳、镇江等地为江苏省蚕桑改良区,成立了丹阳蚕桑改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县长江恢阅兼任。江恢阅大力提倡荒地植桑,发配湖桑苗,发放贷款,培训蚕桑技术人员,并在民众教育馆、正则女校等地设置蚕种场,实行蚕种统一育制,所有蚕种统一发放,全力推广改良后的新蚕种。同时在导墅桥、珥陵镇分设蚕桑中心指导所。正则女校内专设蚕桑科,为乡村培训十五至三十五岁的蚕桑技术人员。

至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前,丹阳蚕桑生产迅猛发展为历史上的鼎盛期。全县养蚕户达两万多户,育蚕八万多张,茧产量超三万担,全县缫丝的三十九家,除本县有八家大的茧行外,还有上海、无锡丝厂直接来丹上门收购的。

日寇入侵丹阳后,蚕茧业遭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丹阳蚕桑生产有所恢复,但基本以春蚕为主,到1949年,年产茧仅1891担。

解放后,丹阳积极采取发放贷款、提高蚕茧收购价、配备专业干部、加强蚕桑生产的辅导、提高种质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蚕桑生产,1950至1958年,全县已有桑园21000多亩,年产茧高达3600担。三年自然灾害间,受以粮为纲影响,毁桑严重,蚕茧年产量下降为2500多担。1963年后,随着国家对百斤鲜茧实行奖售原粮三百斤(或化肥一百斤、布票三十尺),并采取价外补贴措施,大大促进了蚕桑和蚕茧的发展,到1968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四万亩,年产茧达27489担,1974年产茧34297担,赶过了历史上最高的1937年茧产量。

随着农村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和科学种桑养蚕技术的推广,丹阳桑田面积扩大到七万亩,蚕茧连年增长,上世纪八十年代产茧超十万担,相当于解放初期的数十倍。春茧产量连续八年获全省第一,总产年年名列全省前茅。

丹阳把茧绸业的发展当作全局一盘棋的重点项目,明确各行业职责分工,围绕全局一盘棋的相互协作。

多种经营管理局技术人员常年走村串户,深入桑园蚕室,配合各乡镇做好农民科学种桑养蚕的品种引进和技术辅导工作。

人民银行、信用社确保收茧资金及时按排到位,专款专用。

各乡镇供销社取代了以前的茧行,此项工作面广量大,时效要求高,质量把关严。为全力做好全年春秋各季蚕茧的收购工作,各基层供销社及早按照当地乡镇蚕茧生产的产量提前建好收茧站,砌好烘茧灶、储茧库,备好收茧筐等一系列用具。尤其是专门安排好敢于坚持价格政策,善于吃苦,认真钻研技术,并有一定文化的年青人到县里学习好收茧的业务技术,因收茧员定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蚕茧的价格政策执行和农民们的经济利益,稍有差别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来不得半点差池。

每逢最忙的春茧收购时期,除了招收一批搬运装卸的农民工外,各供销社早早就抽调多名年轻力壮骨干到收茧站帮忙,整个收购旺季收茧站内是通宵达旦,灯火通明连轴干,烘培蚕茧的炉灶是息人不歇火,大批收上来的蚕茧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烘焙好,不然就会破茧岀蛾,茧也就成了废茧。各基层供销社收茧站在确保蚕茧按质论价及时收购,丰产丰收工作方面作出了努力。

蚕桑生产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丝绸工业的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县除有四家上规模的国营、大集体丝绸厂外,各乡镇相继办起了二十八家丝绸缫丝厂,丹阳“丝绸之府”和名优的丝绸产品在海内外广受欢迎。横塘缫丝厂主动与高校挂钩,常年组织科研人员攻克各类技术难关,不仅“梅花牌”白厂丝获部优产品奖,国家级的“8611”科研新项目也在该厂顺利完成,李鹏总理亲自颁发了该奖章。该厂的丝绸产品也远销德国、意大利、瑞士等众多国家,年创外汇上亿元。横塘缫丝厂也一跃成为全国乡镇企业同行中的排头兵,并成为丹阳在外的一张亮丽名片。珥陵丝绸厂采用世界先进水平织造的三眠蚕丝超薄型丝绸,用它来制做一件素纱单衣重量只有25克,比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49克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还轻24克,当时就在广交会上引起了轰动,产品也成了外商们争相订购的抢手货。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