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醒:校园开学季,诈骗高发期!

核心提示: 警方提醒市民:对于涉及钱财的信息都应三思而行 本报记者 李潇 王国禹 通讯员 虞瑜方 网络漫画图 学生开学季往往是校园诈骗案的高发期,学生和家长应该如何防范?昨日,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遇到不能确认的情况时,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汇款,就不会给骗子可乘之机。

校园开学季,诈骗高发期!

警方提醒市民:对于涉及钱财的信息都应三思而行

本报记者 李潇 王国禹 通讯员 虞瑜方

网络漫画图

学生开学季往往是校园诈骗案的高发期,学生和家长应该如何防范?昨日,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在遇到不能确认的情况时,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汇款,就不会给骗子可乘之机。

案例一:助学贷款却要先给对方打钱

近日,大学生小王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教育局工作人员”,称小王之前申请的助学金现无法转至其银行卡上,需本人主动联系“财政局”,同时提供了一个号码。小王随即拨打了过去,一名自称是“财政局工作人员”的男子接听了电话,称小王的银行卡存在问题,需先把卡里现有的3000元转存进指定账户,然后他再把4000元助学金连同转存的3000元一起返还给小王。然而,小王照做后,却迟迟等不到对方返还的钱,才发觉被骗。

手法分析:不法分子经常会冒充民政、教育等部门工作人员,给困难学生及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帮助申领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等。但过程中又会以银行卡无法正常使用等各种借口,要求将钱汇至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广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无论是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助,都不会要求学生到ATM机或网上进行双向互动操作。如对方有类似要求,可先向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案例二:“中奖”需先交“个税”“解冻费”

日前,何同学收到短信,称他中了一热播综艺节目的二等奖。他打开信息里的网页链接后,随即填写了个人资料并提交。这时,系统通知他需交保证金才能继续兑奖,何同学并未理会。但是5天后,一名自称是“法院工作人员”的男子打来电话,称何同学填写了个人信息却未领奖,占了中奖名额,如果再不领奖将被起诉。何同学害怕之余便按照对方的要求把保证金汇到了指定账户。然而,事后对方又声称因领奖时间过期,需再汇“解冻费”时,何同学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手法分析:不法分子通过群发中奖信息,诱导受害人与其联系。一旦有人联系领奖,不法分子便会以“税费”“保证金”或者“手续费”为名要求汇款。如果拒绝汇款,不法分子会再次以法院名义发送通知短信,以“违约”“逮捕”为由恐吓胁迫市民汇款。

警方提醒:如收到此类“幸运”信息,千万不要轻信,所谓“运费”“税费”等只是他们用来骗取钱财而编造出来的名目,一旦相信并转账汇款,不仅不会得到奖品,更会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当接到警方、法院电话时,如无法确认对方真实身份,可以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民警会根据具体情况协助市民进行甄别。

案例三:微信群里冒充班主任收取班会费

一天,某学生家长微信群里,“班主任”突然要求家长们交纳班会费,并以红包的形式发在群里。由于此人不论是头像还是昵称皆和班主任一模一样,于是家长们都陆陆续续照做了。直至第29位家长发出红包后,班主任本人才发现了此事,虽然立即制止了大家的行为,但短短几分钟,家长们已经被混入群里的骗子收走了近2000元钱。

手法分析:不法分子经常会假借学校、老师名义,与家长进行联系,谎称孩子在校发生意外,或者需要缴纳高额补课费用等,从而向家长索要钱财。

警方提醒:家长应存储两三位学校老师的手机号码,以防紧急关头联系不上学校。接到老师的电话或收到短信,家长应回拨或找其他老师进行信息核实。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