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溪村“草根文化”火四方

核心提示: “今日观灯哪里去,众人遥指麦溪村。”农历正月十五,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车流、人流,记者来到了我市古村落——延陵镇麦溪村。

传承文化根脉 留住美丽乡愁

麦溪村“草根文化”火四方

本报记者 须俊 郡玉 通讯员 张连祥 尤清云

图为元宵晚会热闹盛况

记者 郡玉 摄

 

“今日观灯哪里去,众人遥指麦溪村。”农历正月十五,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车流、人流,记者来到了我市古村落——延陵镇麦溪村。走进村庄,一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数百个灯笼和数千面彩旗交相辉映,十几班锣鼓敲打着欢乐的节奏有序进入会场。舞龙、舞狮、秧歌、荡湖船、大头娃娃等传统民俗表演队伍在广场集结……

浓情闹元宵,老街喜洋洋

今年麦溪村闹元宵活动可谓盛况空前,老街上喜气洋洋,热闹非凡。晚上7点,随着一对开道铜锣被重重敲响,闹元宵队伍也开始了热闹的巡街表演。一行人鸣锣开道,帅旗引领,五颜六色的花灯队、龙旗队、龙灯队、秧歌队等队伍紧随其后,喧腾的锣鼓声更是溢满了大街,整个队伍浩浩荡荡,气势非凡。数千名观众将道路两旁围得水泄不通。记者发现,沿路商家纷纷燃放烟花爆竹,迎接巡演队伍的到来,预祝猪年财运旺盛。一时间焰火冲天、鞭炮齐鸣,好生热闹。延陵镇麦溪村村民张新照喜洋洋地说道:“因为是闹元宵,大家都很开心。图吉利、迎新春,是我们麦溪村民的传统年俗。”

数年前,村里的民间文艺爱好者和有识之士提出了振兴民间传统文化的建议,于是在延陵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麦溪村成立了文艺联谊会,村民终于有了自己开展文艺活动的组织,并在今年元宵节举办了这场以“浓情闹元宵,精彩乐不停”为主题的大型灯会活动,为期两天,村民们无不拍手叫好。

蓄厚重文化底蕴,展崭新精神面貌

腾龙、跃狮、荡船……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闹”字。为唱好过年这场“压轴大戏”,在热热闹闹、喜庆团圆的节日气氛里,少不了一群坚守传统文化的人,正是他们的传承与坚守,才让我们时至今日仍然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韵味。

麦溪村历史悠久,是镇江地区最大的古村落,厚重的历史文化元素也给这里的元宵晚会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身穿火红服饰,手持敲打乐器的鼓手们,抑、扬、顿、挫的喜庆旋律倾泻而出,振奋人心。在渲染节日喜庆氛围的同时,也为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这便是麦溪传统的民俗之一——麦溪锣鼓。

鼓手们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打击技巧:时而如岩间泉水,叮咚响;时而如山中林风,呼呼声;时而如峡谷瀑布,哗哗泻;时而如峰叠回荡,重重音……敲出了排山倒海豪迈情,敲出了浑厚圆润铿锵乐,达到了喜庆、欢快、热烈、激情、奔放、愉悦的绝佳效果。麦溪锣鼓传承人张木金,在这方面有着颇深的研究。

如今,麦溪锣鼓演出队一共有16名队员,大部分年龄都在50岁左右,只要是传统的节日,诸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或是大型广场活动,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麦溪锣鼓历史悠久,500多年的文化底蕴造就了麦溪人的骄傲,只要提到麦溪,大家就一定会想到麦溪的锣鼓表演,于我们而言,这也是激励我们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不断发扬传统艺术的动力。”麦溪锣鼓队队长张夕荣激动地说道。

58岁的张玉新,是麦溪文艺联谊会麦溪锣鼓队的表演者之一。“小时候跟着家人去街上看表演,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锣鼓的声音,那花样迭出、万马奔腾般的气势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直到今天,麦溪锣鼓每响一次,都能给我带来一次心灵上的震撼。”张玉新告诉记者,他从10岁就开始迷上麦溪锣鼓,到今年已经敲了40多年的锣鼓了,锣鼓早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密不可分。

在当晚的巡街表演中,多个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队,你方唱罢我登场,走街串巷,一段3公里多的路程,张玉新敲了足足一个多小时。但他一点也不感到累,反而越敲越高兴,越敲越激动。

在热闹的巡街表演队伍中,一支身穿舞龙服的女成员们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她们就是舞龙女队,这群“女汉子”组成的舞龙队伍丝毫不输舞龙男队的气势。她们精神抖擞地举着两条“巨龙”摇头摆尾,时而翻滚,时而盘旋,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精彩好戏,现场喝彩声不绝于耳。

“我是退休后才开始接触舞龙的,为了锻炼自己的体力和臂力,当初可是费了不少劲呢,每天晚上都会去广场上训练,虽然辛苦,但每次表演后听到大家热烈的掌声,我就觉得这些辛苦不算什么。”不知不觉中,舞龙女队们的舞龙表演,已经陪伴无数的麦溪村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节日喜庆的氛围。

领略传统文化,少长咸集乐开怀

“今天我特地带着家人孩子从城里过来,来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氛围,特别开心。”麦溪村村民张卫卫抱着孩子告诉记者:“我带小孩子过来,也是想让她感受麦溪村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后我会年年带女儿回来看。”

麦溪村联谊会会长张成云告诉记者,为了繁荣地方民间文化,今年除了传统的晚会外,还通过镇文体中心在村广场上搭台,穿插举办了广场文艺晚会,正月十六的晚会上,村民们载歌载舞,锡剧、黄梅戏、相声小品、二胡演奏、广场舞等节目一个接一个,晚会参与人员都由村民自发组成,这当中既有五六十岁的农民,也有十岁的孩童。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91岁高龄的张大爷。张大爷动情地说:“麦溪灯会,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且今年项目之全、人数之多、质量之高、技巧之奇、手法之妙,令我十分赞赏……”

老宅窗外小弄承载多少美好记忆,新屋门前大街创造无数绚丽辉煌。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麦溪草根文化之所以如此红火,离不开挖掘、传承和弘扬麦溪厚重文化的志愿者——张成云、张令泉、张夕荣、张须平、赵东生……正是他们的接力和默默付出,让麦溪这一特色草根文化发扬光大,留住了美丽乡愁,激发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大活力。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