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帮扶结缘,三年后 —— 一声“妈妈”融化了她的心

核心提示: 在近日的一次儿童集体生日宴会上,今年十岁的小越终于迈过了心里的那道坎,情不自禁地对着帮扶他三年的姜春霞喊出了一声“妈妈”,姜春霞喜极而泣,现场的志愿者也跟着纷纷落泪。

本报记者 李潇 通讯员 王国生

在近日的一次儿童集体生日宴会上,今年十岁的小越终于迈过了心里的那道坎,情不自禁地对着帮扶他三年的姜春霞喊出了一声“妈妈”,姜春霞喜极而泣,现场的志愿者也跟着纷纷落泪。

据了解,姜春霞是我市如意慈善困境儿童帮扶分队的一名成员。“扶贫帮困,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还需要自己掏腰包,但成员们都是无私的,并且乐在其中。”姜春霞说,分队现在共帮扶着二十四名孩子,志愿者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含一名组长和五个组员,由大家一起共同长期帮扶固定的孩子。姜春霞说,人员固定也更容易掌握孩子的习惯、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优缺点等。“每个月我们都会组织一至两次帮扶活动,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心,从而更健康地成长。”姜春霞说道。

姜春霞帮扶的孩子名叫小越,是这些孩子中变化最大的一个。姜春霞说,小越今年十岁,他刚出生时父亲就得了肾炎,为了治病,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借了很多外债。在小越一岁多时,妈妈因忍受不住清贫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自那以后,小越从未见过妈妈,更没有机会叫上一声妈妈,甚至对书本上写的妈妈一词都很抗拒。而当小越四岁时,其父亲因缺钱治疗导致肾衰竭死亡,留下了幼小的小越和十几万的债务。随后,小越的奶奶成了家里的支柱。为了还债,奶奶不仅卖掉了乡下的房子,而且每天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但每月也只能得到一千多元的工资,这些工资既要对付家里的开销,还要还债务、送孩子上学等,日子过得实在很拮据。尤其是冬天,是这个家庭最难熬的时光,天寒地冻,一家人身上却衣着单薄,小越总是冻得眼泪鼻涕直流。

2016年,帮扶分队得知这一家子的情况后,立即前往探望,并在分队群里发布了孩子的信息,得到了很多志愿者的帮扶响应。随后,分队安排了姜春霞作为组长,组建了帮扶小组。“姜春霞是个热心人,平时就热衷公益,而且特别喜欢跟孩子结缘,当她了解了小越的情况后,立即就帮孩子买了衣物,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她还跟孩子的奶奶沟通了很多次。”其中一位志愿者说,小越刚上小学那会,因为自卑、学习差、打架闹事等,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问题孩子”,为了帮助孩子,姜春霞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跟孩子互动,让孩子慢慢接受她。在跟孩子熟悉后,姜春霞也逐个找出了问题的原因,了解到孩子打架是因为有部分孩子笑他无父无母、成绩跟不上是因为无人辅导……

当姜春霞听到孩子告诉她这些后心痛不已,于是她带着组员,每月两次上门跟孩子沟通,带着孩子看电影、逛公园,并专门找了个校外辅导员一起帮助孩子学习。“这几年,我还带着孩子走进了大学城、海洋公园、市规划馆、市总前委旧址等,每年也都会安排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然后每年带他去医院进行一次体检,同时根据他的喜好,安排他学习机器人编程等,希望他的眼界越来越宽,能力越来越强,也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积极向上。”姜春霞说道。

在姜春霞和组员的帮助和陪伴下,如今小越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并且更加懂得体贴老人,明白奶奶的不易。“每次参加集体活动时,大家看不到小越,就会问‘你儿子呢’,这时小越总会蹦蹦跳跳来到我们面前说‘在这儿呢’,可调皮了!”姜春霞说,“当听到孩子叫出‘妈妈’的那一刻,我的心都融化了,这种感觉只有参与的人才最有体会,还有什么比看着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更开心的呢?”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