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九”不做“十”的传说

核心提示: 古今以来,丹阳人都有过生日的习惯。当孩子满十岁时,爸妈均要像模像样地为自家孩子过一个十岁生日,当妈的也早就为孩子准备了一套新衣新裤新鞋子,当天当爸的还特地到集镇为孩子订制一盒生日蛋糕。

■朱金富

古今以来,丹阳人都有过生日的习惯。当孩子满十岁时,爸妈均要像模像样地为自家孩子过一个十岁生日,当妈的也早就为孩子准备了一套新衣新裤新鞋子,当天当爸的还特地到集镇为孩子订制一盒生日蛋糕。孩子的舅舅家还为外甥(女)送来生日糕点、面条和鞭炮。成年人的三十岁生日民间也十分祈盼。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立”之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尤其是成年男子到三十岁时就应该立足创业,为父母排忧解难,担当家庭重任,让父母享受清闲了。因此,三十岁生日全家也很喜庆。人到六十岁时,按照老黄历规矩已是年满“花甲”了。旧时的花甲老人当属人生古来稀了,孙辈们要高兴地为老人做六十大寿,亲朋好友也前来贺喜祝福热闹一番了。

长期以来,我们民间还有“女做九男做十”的生日习俗。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健康意识的增强,现时的“花甲老人”已是高龄人群中的“小把戏”了,七八十岁的高寿老人比比皆是,九十岁以上的也不少见。充满幸福感的丹阳人,高龄老人的寿庆也在悄悄地变化着。大多数的高龄寿庆也提前一年,改为“做九不做十”了。八旬以上的老人也能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小辈为他们祝寿时,大多数老人都提出不发请帖,不收红包,不放鞭炮,不搞拜寿仪式,席间大家同享蛋糕和寿面。高龄老人的寿庆为什么提前一年“做九不做十”,闲聊时大家有好多猜想。大家认为是否“十”与“贼”谐音(丹阳方言),“做十”会被人笑谈为“做贼”,与现时的文明吉祥有悖。最近,我在《丹阳古今》看到了一则“做九不做十”的民间传说,特录之以飨读者也。

在明代时期,有户人家,孤儿寡母。儿子因姓王,大家叫他小王。其母亲是个瞎子,小王很孝顺。有一天在山上打柴,正巧吕洞宾经过这里。因吕洞宾喜欢管闲事,便落下云头说:“喂,年轻人,你不要在这里打柴了,明天午时三刻你就不在人世了,赶快回去料理后事吧。”

小王一听,心里想:这个老头,怎么这样说活。就问:“老公公,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什么咒我呢?”吕洞宾说:“我咒你做什么?你叫小王吧,不错,你是逃不过明天午时三刻。”小王一听急了,双膝朝吕洞宾一跪说:“老公公,我死了不可惜,可是我家里有个老娘,双目失明,我一死,谁照料她呢?”

吕洞宾点头想道,这个年轻人不错,是个孝子。他倒不能忍心不管,很为难地对小王说:“我告诉你,我就是吕洞宾。我这人只能管死,不能管生,没有办法救啊!”小王跪着不起来,求吕洞宾想想法子:“老公公,那么谁管生呢?”吕洞宾说:“嗯,只有阎罗王能掌握生,就怕你寻不到他。”小王说:“老公公,你跟他相识,又是好朋友。你跟他说说,帮忙帮到底吧!”吕洞宾推迟不掉,只好附在小王耳朵根边说了一个办法,叫他明天午时三刻前,在花果山摆上一桌酒席,要好酒好菜,摆好碗筷放在那里,别的就不要管了。小王说“好的,好的”。小王才站起来,吕洞宾不见了。小王赶到家里,将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也慌了。母子俩整整忙了一夜,把忙好的酒席摆在花果山上。

第二天,吕洞宾约好了一帮神仙来找阎罗王说:“走,我们一起去花果山敲敲孙悟空的竹杠,弄点酒吃吃。”那阎罗王与吕洞宾是好友。听说有酒吃,就腾云驾雾跟着吕洞宾一起飞到了花果山,闻到一股酒气喷喷香,阎罗王垂涎欲滴,落下云头,端起酒盅就喝。吃着吃着,小王出来了,对阎罗王说:“你这个人怎么能无缘无故把我庆寿的酒席吃掉。”阎罗王说:“吃都吃了,有什么办法呢?”小王说:“你赔我一桌酒席!”吕洞宾在旁边说:“无功不受禄,总要想办法报答人家啊!”阎罗王说:“我赔钱吧!”小王说:“我不要钱,我要赔酒席!”

阎罗王被逼急了,只好问小王今年几岁了?小王说:“十九岁!”吕洞宾对阎罗王说:“人家才十九岁,你掌握生死簿,你看这人有多少阳寿?说出来好让他安排安排。”“哎呦,你要死了,马上就要到寿了,还庆什么寿?”吕洞宾眉头一皱,对阎罗王说:“你不费吹灰之力,你在他十九的上面添一个九字,不就报答了吗?”阎罗王双手直摇:“不好,不好,改生死簿没有先例,此例一破不得了,触犯天规,要办我的罪的。”旁边的神仙嘴上吃的油光光的,心想,不能白吃人家一顿酒席,所以帮小王说情:“这桌酒席是大家吃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玉皇追查下来,大家一起承担好不好?”阎罗王想想,再也没有别的办法推却了,只好说:“只此一回,下不为例。”他拿出生死簿来,就在小王的十九岁上头添了一个“九”字,这样一来,小王就活到九十九岁才寿终。

这事一传开来,大家听说在“九”头上庆寿能添寿,之后都提前一年做寿,有些地方也就慢慢有了“做九不做十”的习俗。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