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吹来年味浓

核心提示: 在改革开放前那个年代,丹阳的界牌、新桥、后巷等沿江地区人们生活都很艰苦。但从当地群众就地取材、粗材细作,做出许多后来进入丹阳餐饮版图的美食中也能体会到丹阳沿江地区人们改变命运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实践勇气。

本报记者 溢真 通讯员 餐饮协 朱彤


db89438c125120a19b7d41ddacb76c1a

 

图为上世纪70年代的年前江鲜买卖和现今的界牌明都大酒店江鲜菜烹制现场。

记者 溢真 摄

 

往事:

在改革开放前那个年代,丹阳的界牌、新桥、后巷等沿江地区人们生活都很艰苦。但从当地群众就地取材、粗材细作,做出许多后来进入丹阳餐饮版图的美食中也能体会到丹阳沿江地区人们改变命运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实践勇气。有一味八仙汤就很有名。八仙汤,最早源于当地农家主妇因粮食不够吃而临时救急用来做调剂的汤食。沿江家庭主妇往往放些豆渣饼、丝瓜、韭菜、螺蛳等食材,倒上水煮熟了当饭吃。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当地的厨师颇具慧眼,对它进行开发并把它引进了酒店餐桌,提升为一道特色汤羹。汤料都是用骨头、土鸡、鱼、淡菜等材料熬制,加入豆腐、百叶、丝瓜、鸭血、螺蛳、河蚌、毛豆、虾子等烩制而成,当然,豆渣饼是必不可少的。还可根据不同的时令节气有所调整变化,如春夏添加毛笋、茭白,秋冬季节就放小螃蟹、咸肉等,可以调出更多的鲜味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沿江地区各种春节糕点食品都要凭粮票购买,当然只有一些大众化的京江脐、牛鼻圈、占占糖、糕、甜面饼、馓子类糕点食品。尤其是脆饼很有特色,在邻近乡镇乃至县城都小有名气,过年孩子们能吃上一块往往很开心。

近闻:

眼下年味渐浓,丹阳的沿江镇区群众也开始了春节家宴菜的准备工作。界牌、丹北等沿江地区时兴江鲜菜和汤菜。因这些菜多因时变化、就地取材、品种多样、荤素搭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然也是春节宴受欢迎的菜品。界牌的陆建明,他烧的河豚闻名丹阳,并把界牌汤菜融合到了界牌乃江边小镇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打造了丹阳饮食界的界牌板块。界牌江鲜菜的另一代表名厨是邵铁牛,他不仅用长江赐予的自然食材做足了长江四鲜的味道,更以良好的食材、精妙的味道、精致的厨艺使界牌江鲜菜有了高度,而他的招牌菜“江鲜刀鱼”、“界牌豆腐”也是被市餐饮行业协会评为首届丹阳名菜。近日,由经营江鲜美食20多年的丹阳江鲜名厨、丹阳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邵铁牛创办的界牌明都大酒店新店又在享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界牌新村内开业。提到丹阳江边集镇汤菜,想起了新桥老街上的一家餐馆,所有的菜,都是店主国华家厨师一手打造,豆渣饼汤,在让人回味历史的同时,品尝到了那汤的鲜味。江鲜和汤菜,丹阳沿江镇区不变的年味。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