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共建共享”格局

核心提示: 小寒已过,云阳街道迈村党委副书记刘顺穿梭在村里的一条条巷子中,不时进出一栋出租屋,和出租屋经营者核对、查漏补缺相关信息。谈起村里的情况,刘顺底气十足——人口、房屋、单位和设施等信息,尽在他的数据“账本”里。

本报记者 丽娜 蒋玉 通讯员 彭秋忠

数据“账本”加持构建社会平安网

小寒已过,云阳街道迈村党委副书记刘顺穿梭在村里的一条条巷子中,不时进出一栋出租屋,和出租屋经营者核对、查漏补缺相关信息。谈起村里的情况,刘顺底气十足——人口、房屋、单位和设施等信息,尽在他的数据“账本”里。

这位村干部的底气源于“迈村巡防中队”这一成熟的村庄治理现代化载体。2012年,迈村新城的第一批回迁户开始搬入新居,住在低楼层的村民想要安装防盗窗。为了打消回迁村民对小区治安的顾虑,帮助大家更好地从农村走向城市,迈村党委书记王金和当众对低楼层的回迁户许下承诺:不安装防盗窗,住户若有财物被盗窃,一切损失由村委会承担。

“承诺许下了,措施也得拿出来。就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我们村成立了巡防队。”刘顺表示,成立之初的迈村巡防队只有5个人,主要是住在迈村新城内的退伍志愿兵。随着村庄及城市的发展,原有的巡防范围、人数以及力度逐渐增加,目前,迈村巡防队共有16名巡防队员,外加10名治安巡逻志愿者,对迈村及周边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防。2015年,迈村又新建了面积约46平方米的治安岗亭,并在之后每年投入20至30万元为巡防队购置装备。

“保护了约5000人的安全,这笔钱花得值。”王金和告诉记者,迈村人多、事多,在做村庄治理工作时必须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巡防队在巡防的同时还主动对接做好了辖区人口、房屋、设施和单位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依托巡防队,加上数据‘账本’的加持,迈村村民生活的平安网就能织得更密更牢。”据悉,这都得益于精细化管理,近年来,迈村村民对村庄治理工作满意度直线上升,迈村还荣获“2017年中国最美村镇——宜居奖”,成为镇江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小事不出网格社会治理“辐射”居民无盲点

“小史,最近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儿子在学校里情况还好吧?”天气渐寒,作为小史的“监护人”,开发区高楼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丁海军心里记挂不已。这周,他和其他社区干部再次来到居民小史的家中,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地方。

小史是成年人,为何丁海军却是他的监护人?面对记者的疑惑,丁海军将其中缘由娓娓道来。原来,2018年年初,高楼社区在开展网格化社会治理基础信息采集时发现,居民小史因父亲病故,导致精神疾病加重,脾气暴戾,给附近居民造成了不良影响。为确保社区和谐稳定,社区党委班子决定,尽快把小史送往镇江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康复治疗,而住院五个月期间产生的六万多元费用,均由社区出资承担;同时,社区又帮小史向民政部门申请办理了低保,直至低保金下发之前,社区每月还给小史补贴1000多元的生活费,这一补贴,就是一年之久。

“花这么多工夫、这么大价钱在小史身上,值不值?”

“值!当然值。”高楼社区党委书记丁金平不假思索地说道:“每一个居民、每一户家庭,都是社区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只有一个个‘小家’幸福了,‘大家’才会稳固。”丁金平告诉记者,这也是丁海军成为小史“监护人”的初衷。此外,考虑到小史除低保金外没有收入来源,社区又向小史儿子就读的学校说明情况,帮助其减免了部分杂费和伙食费。

对小史的一对一帮扶,其实只是高楼社区开展网格化社会治理的亮点之一。据介绍,高楼社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流动人口众多,常住人口近8600人,居住户1800余户,企业40余家,为实现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尊重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以自然村、集中小区、楼栋、单位为基本单元,以300~500户居民范围划分为一个网格,全社区共划分为5个自然网格和1个专属网格,并配备网格长6人、党小组长6人、网格员12人,按照“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覆盖全方位”的要求,旨在实现社区管理无缝隙、服务居民无盲点。

“你看,这是我们制作的网格民情联系卡,印有网格名称、网格长和社区民警的联系电话、微信号等要素,居民有需求或遇到困难,都可以通过网格民情联系卡上的信息及时与网格长、社区民警取得联系。”在丁金平的手里,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张为居民量身定制的卡片。目前,一张张联系卡已发放到群众手上,相关后续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中。

小小一卡通,服务到家中。高楼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一点一滴积累,正垒成一块大石,给群众心头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不断加码。至今,该社区都保持着零信访的稳定态势。

连续15年获评省平安县(市、区)

“开发区高楼和云阳街道迈村,是全市综治和平安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市政法委综治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综治和平安建设,提升公众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安全稳定和谐,已连续15年被评为省平安县(市、区)。

该负责人介绍,通过以法治为引领,以提升公众安全感为导向,以“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为载体,以再创“平安县(市、区)”为目标,2018年上半年,我市公众安全感满意率97.5%。在网格化社会治理方面,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一张网”“五统一”要求,大力推动“全要素”建设,划分1151个网格,建立4851名专兼职网格管理员队伍,把组织、民政、公安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部门纳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之中,梳理9大类22小类的工作清单,做到“一人采集、各方应用、全网关联”;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方面,建立市、镇、村三级调委会、专业调委会、企业调委会、和各类调解室,配备专兼职调解员740余人,及时化解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8%,没有发生因调处不及时而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在社会共治方面,壮大志愿者队伍,成立丹阳市平安志愿者协会,整合城管、出租车司机、送奶工、街面保洁员、企业保安等社会力量,共成立平安志愿者队伍203支,成员达到32330名;在治理防范方面,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侦办环境安全领域和网络电信诈骗、非法集资、恶意欠薪等民生领域的各类案件,并突出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重点开展高铁沿线30个村(社区)铁路护路工作站建设,全面落实公共安全管理措施。

责任编辑:周娜
相关阅读: 格局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