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内功”为基层党组织“强筋健骨”

核心提示: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发展第一线,处在各种风险考验的最前沿,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去年以来,开发区着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练好“三种内功”,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社会影响力。

本报讯(记者 蒋玉 通讯员 开轩)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发展第一线,处在各种风险考验的最前沿,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去年以来,开发区着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练好“三种内功”,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社会影响力。

练好“抓书记、立导向”的内功,强化第一责任人职责。“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党建主体责任落实,关键就是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为此,开发区带头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书记党建看齐行动,推动书记责任清单落实、项目落地;带头入村进户走访调研,带动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查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努力解民困解民需。组织开展亮作风、亮整改、亮制度、亮承诺、亮成效的“五亮”活动,促使各“一把手”亲自部署党建工作、亲自抓好重点工作”,有效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练好“抓规范、严管理”的内功,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着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十九大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机关、村(社区)、企业“三进”活动;依托开发区大讲台、“五事联动”主题党日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理论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基地进行党性培训;严格把好党员发展关,去年新发展党员69名,完善党员教育转化中心,探索不合格党员谈话谈心制度;建立完善机关干部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档案,强化对干部平时考核,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队伍培养选拔和储备,为干部调整、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练好“抓重点、补短板”的内功,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立足一手抓薄弱、一手抓示范,把“乡村振兴”作为发展目标,努力增加村民收入,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9062元。针对薄弱基层党组织“班子软、队伍散、发展慢”问题,强化挂钩领导和“第一书记”作用,指导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扶持整治,全区8个贫困村5个已脱贫;以“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下派党建指导员136名。创成“五星”支部3个;以科创园为载体,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引进省“双创计划”1名、镇江“金山人才计划”人才5名。“党建园”正式开园,构建了“135N”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建成建山村红色广场、成功打造高楼社区和谐“党建品牌”、打响眼镜城诚信党建品牌,较好发挥了典型引领和示范效应。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今后,开发区将进一步从实靠实党建责任。按照“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要求,全面建立基层党建问题、任务、责任3项清单,把任务细化到人、量化到岗,更好地用责任机制传导压力;切实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分片挂钩联系点党建工作责任;集中精力认真抓好38个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从严落实督查考核,采取年中、年底督导和平时抽查方式,加大对党建工作督查力度,对不同类型党组织进行分类指导;对存在死角、盲点的党组织,组织部门将列入重点管理,对书记及时进行约谈,把压力传到位;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对党建工作抓不实的党组织书记和履责不到位的班子成员,严肃处理。从新打造服务载体,深化社区网格化服务,推动资源下放、服务下沉;实施农村党建强村富民工程,推进先锋引领行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以“争先进大赶超”为抓手,亮化机关党建品牌,让机关党建活起来;开展“两新”组织“红色领航”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发展互促共赢;加大科创园建设力度,努力为人才和项目引进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从快加大投入力度,将党建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增加村(社区)工作经费;通过新建、扩建等方式,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努力解决基层4个组织活动场所不达标问题;建立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基础保障水平。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