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化精神,老国企的“常青秘籍”——“丹化60年”特别报道之三

核心提示: 这是一家60岁的老牌国企。资历之耀眼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1964年,“碳化流程”过关后,周恩来总理亲口发话:“小化肥就按丹阳式的搞。”这是企业首次在全国以“样本典型”亮相,让全国向丹阳看齐。这就是被誉为我国“小化肥”发展摇篮的丹化集团。

本报记者 丽萍 通讯员 谈翔 金晓东

640.webp

这是一家60岁的老牌国企。资历之耀眼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1964年,“碳化流程”过关后,周恩来总理亲口发话:“小化肥就按丹阳式的搞。”这是企业首次在全国以“样本典型”亮相,让全国向丹阳看齐。这就是被誉为我国“小化肥”发展摇篮的丹化集团。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丹化同大多数国企一样,发展开始陷入困境。然而,不断求“新”的丹化人找到了生存之道,除了方式、方法、路线正确,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精神。这60年,丹化人都有一股“丹化精神”,让这家老牌国企在改革大潮中几经沉浮,又破茧成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其研制生产的煤制乙二醇、PGA可降解材料、草酰胺等产品问世后,均成为“世界第一”。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轮回,丹化又重新站在了历史发展的制高点,用“蝶变重生”来形容丹化,不为过。

所谓丹化精神,简言之就是“舍小家,顾大家”,是一种忘我的拼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可以说,丹化人从来不缺“艰苦奋斗攻难关”的集体创业心。60年前,丹阳化肥厂破土动工,丹化人全民创业齐心办厂:工厂围墙买不起砖头,采用竹篱笆;职工用餐食堂采用芦菲棚;职工无宿舍,先住海会寺大庙,后住厂机修车间。后来,厂里建了五幢三十间宿舍,解决了职工住宿问题,更凝聚起职工以厂为家的集体意识。

60年前,丹化拥有一支好职工队伍,是丹化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他们踏实苦干,从不计报酬:进厂三个月不拿厂里一分钱工资,而后第一年拿月工资12元,第二年拿月工资15元,第三年工厂投产了,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月工资增加到23元。在繁重复杂的建厂事务中,他们白天黑夜干,大雨当小雨,小雨当晴天,把车间当战场,机器当刀枪,感人的创业精神,让企业获得了一系列成功和荣誉。技术过关后,国家立即按丹化设备工艺开展定型化设计,并编写岗位操作法,印成书在全国发行。丹化人用“丹化精神”造就了“丹化样本”,还兴办了“江苏省丹阳化肥工业学校”,为全国输送科技人才。这背后包含着国家对丹化的信心,让“丹化精神”在行动中提升了“底气”。

60年后,丹化依然拥有一支好职工队伍,他们身上的丹化精神成为丹化发展的“加速器”,充分展示出在“个人”年代坚守“集体”的新国企精神。

胡友明,今年50岁,司徒全州人,现任通辽金煤化工电仪部主任。他1990年进丹化,从最基层的仪器工起步。2008年7月,他跟随丹化大军踏入通辽,参加金煤化工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建设,一呆就是10年。

2009年,通辽建厂关键期,人员少、任务紧,胡友明每天深入基建现场,主动放弃回丹探亲和节假日休息的机会,奔波在一线,协调处理电气仪表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同年12月试生产阶段,室外滴水成冰的极寒低温没有抵挡住他对工作的“热情”,不分昼夜坚守岗位,穿梭在集控室与装置现场之间,解决一个个技术问题,确保装置一次开车成功。2012年国庆节,他由于腰椎盘突出在床上躺了整整5天,可10月8日凌晨一点左右,66KV变电所1段10KV线路发生跳闸事故,他接到“求救”电话后带病赶赴现场,组织查明原因并恢复供电。2013年元旦,公司变压吸附装置的PLC控制系统突然发生故障造成生产线停车,由于故障原因复杂,他处理了整整一个晚上,直至次日解决问题后才“安心”回宿舍。女儿的中考和高考日,他都因工作“缺席”了陪伴,这是他的遗憾,但他不后悔……2013年他被评为通辽市劳动模范;2015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丹化培养了我,也成就了我,在丹化我有归属感,我也为自己能参与世界首套煤制乙二醇项目的建设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这也是咱们国家的骄傲。”胡友明说。

与胡友明奋斗在同一战线的还有今年50岁的延陵人潘七仙,现任通辽金煤化工电仪部副主任。1991年,她毕业后被学校分配至丹化工作。2012年8月,通辽金煤化工急缺电仪部工作人员,一股强烈的使命感让她决定背井离乡,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丹化贡献一份力。当年,女儿正值高考,但她依然选择奔赴通辽。6年来,她总共回家24趟,家庭重担全部交给了丈夫,自己则以厂为家,一门心思扑在了工作岗位上。她说,丹化女职工都这样,干练、骨子里透出一种韧劲和坚强。常年在外的她有个习惯,每天定时关注天气预报,但身在通辽的她手机里天气预报的第一所在地设置一直是丹阳,其次才是通辽。潘七仙说,像她这样只身一人在通辽的丹阳女职工全厂共有4人。

从小受父辈“丹化精神”影响而选择进化工行业的殷学武,今年55岁,祖籍扬州,现任金煤化工能源计量中心主任。他1982年进丹化,2008年1月来到通辽金煤化工就职。“我记得他是2008年1月去通辽的,10月份他到上海出差,顺道回了趟丹阳,就在家住了一晚。时隔9个月未见,他足足瘦了20多斤,脸上干燥得全部蜕了皮,我差点没认出来。我曾劝他回来,他不听。”妻子欧阳兰回忆道。“我进丹化是受我父亲影响,我儿子进丹化的通辽金煤是受我影响,我家三代人都是丹化人。”殷学武说,上世纪50年代末,其父亲殷立榕受国家任务外派,从南京大厂化肥厂调到丹阳化肥厂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任务完成后,殷立榕选择留了下来,后担任丹化副厂长,这一呆就是一辈子,成为了家族第一代丹化人。其子殷天然,今年29岁,2015年进入金煤化工上班,现就职于公司财务部,后娶了位东北媳妇,目前已在当地买了房,定了居。殷学武说,父辈“丹化人”身上有很多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丹化精神就是扎实肯干、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奋发图强的精神。

市场经济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60年,在种种风险面前,丹化人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在开发新产品上选择了开发领跑世界的煤制乙二醇,并最终成为全球首家掌握以煤为原料工业化生产乙二醇的企业。而带领丹化团队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丹化集团的董事长,同时也是丹化科技、通辽金煤的董事长王斌。

王斌1967年出生,198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丹化,至今整整30年。他把自己最黄金的30年奉献给了丹化,也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化工事业。谈到丹化,他总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我们能取得今天的发展主要是靠自己,靠我们一直传承下来的丹化精神。”十多年前,有人拿着高薪想要请他,他拒绝了。他说,因为他是丹化人,只对丹化有感情。“研发总是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认真找原因,然后改进,有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如果没有一种精神支撑我们这些丹化人,丹化很难坚持到最后。”说到产品研发,王斌总是十分专注与认真。

如今,丹化人远走他乡不畏艰难建新厂、加班钻研攻克技术关的画面,仿佛又映射出60年前老丹化初建时的情景……那年代,在没有现代化运输、吊装设备的情况下,丹化人用钢缆、滚筒、三角撑,把几百吨重的钢材、设备一寸一寸移进工厂。安装中氧气断了档,天寒地冻,他们就自带干粮徒步到200多里外的南京,硬是用小板车拉回了一瓶瓶氧气……这是丹化的开拓奉献精神!同样的精神,在不同的年代交织着,又相互印衬着……

有人说,国企是国家的买卖,国家是国企的大股东,企业为股东利益服务也是应该的。这确有一定道理,但更多国企人的奋斗,却不光因为企业与股东的“本分”,更因为“共和国长子”与祖国的“情分”。在“个人”年代,他们为什么坚守“集体”?因为他们的困难,巨大到无法孤身抗争,因为他们争的,不是个人意气,而是国家骨气!王斌认为,其实国企之强不仅仅体现在规模、产值等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国企所蕴藏和辐射的精神力量,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要正能量。60年,不负众望,新时代产物煤制乙二醇、PGA可降解材料、草酰胺这些都是全体丹化人用“匠心”态度铸就的一个又一个精品。这骄人的成绩背后,是这家老牌国企在时代大潮中砥砺奋进、铿锵前行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