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放令”,让城市更干净更和谐

核心提示: 一位市民表示,“禁放令”的出台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名文明城市的市民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大家共同遵守,才能打造美丽、文明的丹阳城。

本报记者 马骏

o_1cvcjll5fl231ddbem1et31h5ha

图为中山路上一家烟花爆竹零售店已关门停业。

记者 马骏 孙安琪 摄

 

12月6日,市禁放烟花爆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本报头版刊登了《致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关于丹阳市指定区域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市指定区域内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放令”消息发出一周,我市禁放区域内的烟花爆竹经营户全部签订了“烟花爆竹经营户转型协议”,并由安监部门组织回购“店家存货”……

实际上,一些年纪稍长的丹阳人对于“禁放令”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就曾出台过“禁放令”,而上一次则是在2005年,但两次出台“禁放令”,两次又最终解禁,这让少数市民对“禁放令”持观望态度。

但随着禁放区域内烟花爆竹零售点的退出,“禁放又禁售”让广大市民意识到这次“禁放”力度之大,将烟花爆竹在禁放区域内“连根拔起”,不少市民表示,这应该是我市出台的最严“禁放令”了。

自《禁放通告》发出后,市民们纷纷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承诺书上签名以示自律;大街小巷挂起了各种“禁燃禁放”的宣传横幅;巡逻车通过扩音喇叭宣传“禁燃禁放”;“禁燃禁放”宣传也成了各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社区工作人员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并进行沟通……

对于“禁放令”,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坦言,大多数居民都很支持,但也有少数居民不理解。“这段时间,我们走访了社区多个居民小区,实际上,少数人对于‘禁放令’的心态是矛盾的。”某社区一位负责人说,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习俗,但长期以来,因燃放烟花爆竹所引发的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不胜枚举,除了有安全隐患,对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当两者发生冲突要作出取舍时,一些人的内心是矛盾的。

从《禁放通告》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此次是“指定区域内禁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禁放令”实则是“限放令”,限制的是区域。家住阜阳新三村的张女士家里经营着一个小店,每年大年初五“迎财神”,她都会与家人燃放烟花爆竹,由于该小区在“禁放区域”,张女士表示自己不会再燃放了,“如果家人实在要燃放,也会去小区北侧的北二环路以北。”

对此,一些市民甚至认为,“禁放令”还要更严一些。“我个人觉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除了限制区域,禁放区域外燃放还要限制时间,如住在禁放区域边缘的小区住户,依然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家住江南人家小区的徐先生告诉记者,“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儿子只有几个月大,都不能睡个安稳觉,经常被鞭炮声惊醒后大哭,我和妻子没办法,只能捂着他的耳朵。”徐先生说,自家小区西侧马路外就出了“禁放区域”,由于距离很近,他觉得一些小区住户今年可能会去马路另一侧燃放烟花爆竹。

从调查中不难看出,对于此次出台的“禁放令”,大多数市民还是很支持。“‘禁放令’的到来不仅能让城市更干净、安全,也将更安静、和谐。”一位市民表示,“禁放令”的出台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名文明城市的市民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大家共同遵守,才能打造美丽、文明的丹阳城。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