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公园的变迁

核心提示: 丹阳市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久负盛名的城市之一,这儿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文化兴盛,城内各种文化设施齐全。

■马越

昔日的万善公园外景。

记者 显春 摄

人民公园内的唐代铜钟

丹阳市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久负盛名的城市之一,这儿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文化兴盛,城内各种文化设施齐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清朝末年,丹阳知县在城区兴建了丹阳历史上第一个公园。公园位于城区中心地带,即现在南至乔家巷,北至公园路,东至北草巷,西至三板桥的内河城沿,占地约三十亩余。公园依山傍水,随地势而建。公园内河水潺潺,河边杨柳柔柔,古树林立,庭院深深,鲜花芬芳,曲径通幽,受到旧时丹阳人的广泛好评。

1937年12月丹阳沦陷后,公园成为日寇的兵营和养马场。日寇经常出没于此残害人民。一个个好端端的公园被践踏得面目全非,人们恨不得将日寇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

1945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丹阳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重见光明,普天同庆。民国政府派来人员来接收时,人们寄予厚望,希望饱受战争创伤的城市能重建,人民能安居乐业,过上美好日子。然而,国民党政府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那些散兵游勇无恶不作,以致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过安稳日子的期盼成为泡影。这时公园的各项设施仍损坏严重,杂草丛生,满目凄凉,只有少数古树犹存,残留一座楼房。幸运的是珍贵的文物唐中、铜钟和镶嵌在围墙中的石碑虽满身污垢却未曾遭劫。国民党政府在园中唐中和铜钟残亭的东侧,建起了一座抗战胜利纪念亭,残留的那楼房成了民众教育馆。此时的公园游人几近绝迹。只有城中的中小学学生开运动会才会借用此处的广场。

1949年4月丹阳解放,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忙于发展生产,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限于人力物力,对饱经沧桑的公园无力修葺重建。为了人民防病治病的迫切需要,将公园改建成丹阳县人民卫生院。园内的文物保存在当时的文化馆中,待日后条件具备之后建造新的公园供人游览。

1964年,丹阳在人民医院的后面建起了人民公园,占地有百余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又修缮了千疮百孔的万善塔,1996年又围绕万善塔身建起了名闻遐迩的万善公园。当时四周建有仿古城墙城堡,购票方能入门游览。到了新世纪,拆去了仿古城墙和其他不必要的设施,园址扩大近百亩,成为了一座开放型公园。

如今的万善公园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它以万善塔为中心,各个景点如众星捧月般环绕四周。万善塔是园中的主角,古色古香,自明代起就巍然屹立于城市的东方,雄伟壮观,万人瞩目。塔下有古色古香的雅室,飞檐翘角,窗明几净,有曲廓相连。和塔相邻的山岗林木苍翠欲滴,山崖临水的一面是一个风光不同凡响的景点,名曰“凤谷鸣琴”。凤谷建有渡壑廊桥及“桐音阁”,山坡植树以梧桐为主,寓引凤凰来此栖息。清澈的河水之中,建有一艘绚丽夺目、宽敞明亮的石舫,置身于其中,有“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的惬意。

城市西北角的人民公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更加宽广开放。这里百花吐艳,树木茏葱,空气清新,环境整洁,游人络绎不绝。园中醒目处那精致典雅的华亭之中,安置着古文物唐中和铜钟。形体宽大凝重,是稀世珍宝。北面花木扶疏的山岗之上,建有一座亭台,是观景休闲的幽静之处,整个园林能尽收眼底。北有碧波粼粼的小桥流水,对面沿岸有热闹的街市,情景交融,令人心旷神怡。在公园的东南角,建有篮球场、乒乓桌,爱好球类的游人可一显身手。弈棋、打牌也有固定场所,老少各取所需。

在城市的东南、西南,近几年又建设了丹凤主题公园、凤凰山遗址公园……公园是伟大祖国壮丽山河的缩影,不仅给人以美丽的享受,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深情厚谊。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