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游,“熊孩子”69分钟花了近六千元

核心提示: 昨日,市民潘女士就致电寻求帮助,“我用微信支付的时候发现钱少了很多,一查是我儿子玩游戏的时候用来买‘钻石’了,这钱还能要回来吗?”随后,记者就此事与游戏发行商、相关商城客服多方交涉,并进行了体验调查。

玩手游,“熊孩子”69分钟花了近六千元

记者调查:很多手机游戏对未成年玩家几无限制,而且支付方式简单

图为潘女士微信零钱明细里的部分扣款。 

现在手机游戏很是火爆,但是很多游戏要想玩得好,就得花钱买装备或者皮肤,而现在移动支付日趋便捷,只要手指点几下就能通过手机轻松消费,家里有“熊孩子”的家长可要多留神了。昨日,市民潘女士就致电本报民生热线86983119向记者寻求帮助,“我用微信支付的时候发现钱少了很多,一查是我儿子玩游戏的时候用来买‘钻石’了,这钱还能要回来吗?”如果也有家长遇到类似潘女士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随后,记者就此事与游戏发行商、相关商城客服多方交涉,并进行了体验调查。

家长讲述:

儿子玩手游一个多小时花了5994元

13日一大早,潘女士翻看自己的微信钱包时发现,原来零钱里有9000多元,现在只剩下3000多元了,这把她吓了一大跳,“我最近没怎么用微信里的钱,怎么会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不会是被人盗刷了吧?”随后,她赶紧查看了“零钱明细”,这才发现,11日17:03到18:12这69分钟时间内一共有9笔扣款,最多的达998元,共有5笔,最少的是30元,还有3笔分别是518元、328元和128元,上面均显示为“全民枪战2—钻石”,总计达到了5994元。

这时潘女士突然想到,前两天她手机上莫名多了几款游戏,她知道是儿子下载的,并没有多想,就直接删掉了,“前几天学校布置作业需要在手机上完成,所以一放学我就把手机给他了,肯定是儿子偷偷玩游戏的时候花的。”

为了搞清楚这件事,13日上午,潘女士还特地赶去学校向儿子了解情况。“我儿子说确实是玩游戏买的‘钻石’,可这两天没有玩,那为什么手机上会在11日出现扣费,这很让人费解,当然,我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话。”潘女士有些着急地说,“这笔钱毕竟不是小数目,我对这些也不是很懂,请你们帮帮忙,看看还能不能要回来。”

记者交涉:

华为商城客服表示钱款无法退回

随后,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得知,这款名为《全名枪战2》的手机游戏是由畅游云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英雄互娱于2014年发行。记者找到并拨打了英雄互娱客服中心的电话,对于这一情况,客服人员告诉记者,首先要确定这款游戏的版本,再拨打相应的客服电话咨询退款流程,与游戏发行商和开发商没有关系,“如果是华为手机,游戏通过华为商城下载,就需要拨打华为商城的客服电话;如果是苹果手机,则需要拨打苹果手机的客服电话;vivo的需要拨打其手机上应用市场的客服电话。”

在得知潘女士的手机为华为手机后,记者又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华为商城的客服电话,客服人员了解此事后表示有些复杂,因为使用者是未成年人,他需要向领导汇报,让记者稍作等待。大约两分钟后,客服人员回复记者:“由于充值的款项已经消费使用,无法进行退款。”

当记者把这一回复告诉潘女士后,潘女士显然不满意,甚至有些气愤地说:“我认为孩子只有12岁,对钱财没有概念,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游戏公司应该将钱退还,我会继续拨打电话进行投诉。”

体验调查:

支付方式简单,对未成年人几无限制

昨日,记者用手机下载了几款游戏,发现注册过程都非常简单,并没有任何审核、验证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的措施,有的还能通过微信、QQ、微博等账号直接登录。在游戏中进行支付也很简单,只要知道支付密码,便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进行支付。如果用户开通了小额免密功能,甚至不用输入支付密码,点确认就可以完成支付。

这些游戏中设置了很多消费环节,以各种方式吸引玩家消费,比如通关需要、购买装备需要、更换更“厉害”的角色需要等等。一名手游玩家告诉记者,有的手机游戏还会故意设置消费陷阱,比如不少游戏的“返回”按钮是在左边,“确认”按钮则在右边,和人们平时的使用习惯正好相反,不用说未成年人,成年人也难免点错。

记者在下载这些游戏时还发现,很多游戏都有分级。潘女士儿子所玩的那款游戏便标注为“17+”,说明这款游戏“含有偶尔、轻微的卡通或幻想暴力;频繁、强烈的色情内容或裸露等”。尽管平台有这样的提醒,但未成年人下载游戏依然很容易,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事件反思:

孩子为何会沉迷于手机游戏?

对于此事,有教育界人士表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在电子设备的环境中成长的,一些学生还会带着电子产品去学校,类似于潘女士儿子的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负主要责任。她同时表示,家长遇到这样的事,除了震惊,还会打骂孩子,但其实家长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手机游戏?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手机游戏的控制?

“庄子说:身教胜于言教。新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孩子从还未记事起,就会模仿父母摆弄手机,小手在触摸屏上来回比划,虽然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但也觉得十分有趣。大一些的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该教育界人士表示,游戏本身具有诱惑性,孩子们好奇心强、防备心弱,很容易被其吸引,有些家长采用“自己偷偷用手机”“训斥打骂孩子”的方法,但收效甚微。孩子对手机有兴趣,若不对症下药而仅仅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既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也没能让孩子放下手机,“最好的办法是父母自己先放下手机,帮孩子建立起更有吸引力的爱好,如运动、读书、跳舞、弹奏乐器等。每天要多陪孩子多交流,一家人共同读书、散步等,这样孩子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迷恋手机游戏了。”

此外,该教育界人士还建议,如果想让孩子适度玩一些游戏,家长最好选择适合儿童玩的单机类游戏,并尽到看护义务,对陷入不健康手游的孩子,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