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头”当上了社区网格长

核心提示: 11月28日,华南新村社区居委会为讨论2019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事宜召开了一次网格长碰头会,社区23位网格长济济一堂,殷云云照例选择坐在最后一排。

本报记者 马骏 陈晓玲 通讯员 汤文妍

图为殷云云在清理绿化带上的枯树叶。

记者 马骏 陈晓玲 摄

11月28日,华南新村社区居委会为讨论2019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事宜召开了一次网格长碰头会,社区23位网格长济济一堂,殷云云照例选择坐在最后一排。在一众“老辈”中,40岁的殷云云可以说是个“小丫头”。

生于1978年的殷云云已经做了4年的社区网格长,负责华南园中园网格。云阳街道各个社区的网格长,几乎都是由退休并对社区事务热心的老年人担当,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4年前,仅仅36岁的殷云云便加入到了这个群体,对于网格长们而言,这是个“活久见”的新鲜事儿。

作为一名资深的物业管理员,9年来,殷云云辗转待过3个小区,对这些小区居民的情况了如指掌。4年前,华南新村社区党委书记李淑君一眼相中了殷云云,想让她担任社区网格长。尽管李淑君对这件事并没有多大把握,但让她意外的是,殷云云一口答应了。“李书记让我去华南园中园片区担任网格长,我对那个片区居民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物管员和网格长的工作很相似,所以我有信心能做好。”

然而,让殷云云没有想到的是,这份工作的难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做网格长没多久,我就遇到一件麻烦事儿,楼下的居民屋顶漏水,楼上的居民不愿修理防水层。”殷云云说,自己为这件事跑了整整两年,把楼上那户居民家里几乎所有人都劝了一遍,但还是没能协调好。最终,楼下的居民选择了搬家。望着人去屋空的房子,殷云云沉默地在门前站了许久,许久。

是自己沟通的方式有问题,还是自己的年龄成了工作的劣势?这份工作是不是就该让老年人来做?殷云云的内心打上了问号。

不过,殷云云很快走出了“阴霾”,在随后的工作中,她凭借年轻人较高的办事效率。活泼开朗的性格,很快赢得了多数人的信任,工作也进行地越发顺利。“年轻人做事有活力,效率高,但老年人看问题更准确,处理事情也凭借‘德高望重’更有说服力,我认为这份工作更多需要的是将心比心。”殷云云说道。

今年上半年,云阳街道各个社区开始推行网格化管理。所谓“网格化管理”,是将社区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一个个单元网格,设定网格长,并利用智能手机、电脑上的平台系统,通过网格长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收集并上传地理位置、小区楼栋、房屋、人口、特殊人群、治安和消防安全等信息。可以说,网格化管理就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

时代不断发展,新的社区管理模式也对网格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这项工作却因为网格长普遍的“高龄”而遇阻。在西门大街社区,网格长虽然被安排接受培训,但效果一般,在太阳城社区,考虑到网格长的年龄较高,这项工作由网格长和社区年轻的工作人员一同去做……

那么,随着智能化工作的普及,网格长是否也将就此走上“年轻化”的道路呢?殷云云不这么看。“就算以后网络发展得再快,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交流不会智能化,社区的繁杂事务仍需要社区里那些热心的老年人发挥作用。”殷云云认为,网格长处理的大多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虽然在社区的管理上,智能化带来了高效与便捷,但维系一份邻里情、营造融洽的社区环境,“智能化”鞭长莫及,这需要仰赖的仍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沟通交流,需要的是网格长这样的社区“桥梁”,不能因为智能化的普及而看轻老年网格长所起到的作用,这是两码事。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