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爱心接力汇成人间大爱

核心提示: 1986年出生的吴菊红原先住在司徒镇河阳丰洛村。在她4岁的时候,母亲就因为先天性神经纤维瘤去世了。

23年爱心接力汇成人间大爱

“吴姑娘,我们娘家人来看你了!”

本报见习 记者 姚磊 通讯员 潘伟冰

“吴姑娘,我们娘家人来看你了。”11月28日上午,家住吕城镇河北东街的张燕军一家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这些“娘家人”为张燕军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妻子吴菊红带来了两箱牛奶、一箱饼干以及羽绒服等日用品,并将1000元爱心慰问金塞进了吴菊红的手里。摸索着带有“娘家人”体温的慰问金,吴菊红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原来,这群“娘家人”不是别人,正是来自市残疾人联合会、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河阳中队、司徒敬老院和凤凰520慈善义工团的工作人员。这天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慰问,而且是一场已经传递了23年之久的爱心接力。

o_1ctffmkq11kkl1c16g52k5dudla

 

图为张燕军和凤凰520慈善义工团监事长通过指尖拼音和吴菊红交流沟通。

记者 姚磊 摄

命运多舛,寒门孤女饱受脑瘤折磨

1986年出生的吴菊红原先住在司徒镇河阳丰洛村。在她4岁的时候,母亲就因为先天性神经纤维瘤去世了。而在她8岁那年,父亲又在一次车祸中永远离开了她,可怜的小菊红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接下来的两年内,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小菊红彻底成了一名孤儿。无依无靠的她进入了当时的河阳敬老院,被好心的老院长王海英抚养长大。

到了12岁那年,小菊红身体突然瘫痪,经查为先天性神经纤维瘤(母亲遗传)。王海英四处奔波为她筹集手术费用,河阳中队的民警们在得知情况后也纷纷慷慨解囊。在众人无私的关爱下,小菊红的病情通过手术治疗得到了控制。然而,到了她22岁那年,厄运再一次降临到她头上,她的神经纤维瘤复发了,严重的病情揪住了长期以来所有关爱她的人的心。于是,大家又一次在全市范围内发起爱心捐助,让她经过手术治疗再度转危为安。在度过了这段最为艰难的岁月后,吴菊红走出了敬老院,找到了工作,也找到了自己心仪的爱人。很快,两人组建了家庭,还拥有了属于他俩的爱情结晶。

然而,残酷的命运似乎仍不肯放过这个苦命的女孩。2011年,就在吴菊红怀孕6个月的时候,旧病再一次向她伸出了魔爪,并且比之前两次更为凶险。因为脑瘤对听神经造成了压迫,她失聪了。在今年3月份,随着病情的加重,她在一次下楼梯时因为头晕不慎摔倒,自那以后,她的世界陷入一片黑暗。

身残志坚,指尖拼音书写生活希望

“H,E,河;Y,A,N,G,阳;J,I,N,G,敬;L,A,O,老;Y,U,A,N,院……”坐在椅子上吴菊红,正伸出食指在丈夫张燕军的帮助下一个拼音一个拼音地在桌面上划着,口中念念有词,“河阳敬老院?不对,现在已经没有河阳敬老院了,是司徒敬老院吗?他们今天来看我了吗?”听到她连连发问,司徒敬老院的陈院长连忙上前握住了她的手。似乎是觉察到了不一样的触感,吴菊红把陈院长的手攥得紧紧的,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失去“亲人”的温度,令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她的耳朵听不见,眼睛也看不见,只能通过触觉来感知世界。写太复杂的字她无法辨别,相比之下,拼音要简单易懂得多。”张燕军说,从她失明以来,每天的生活起居和日常交流都非常困难,必须要通过指书拼音才能完成。尽管如此,吴菊红表现得却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坚强。“我还有手指,我还能写,我还能‘听’。”吴菊红安慰丈夫道。

“有时候躺在床上,想到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我会默默流泪,而她却一直对我微笑,替我将眼泪一次次地抹去。试想一下,如果失去视力、失去听力的是我们,我想大部分人都无法承受住这样的打击,甚至失去所有希望,特别是这些我们曾经拥有过、见证过的世间的一切美好。我知道她每天的生活都很艰难,作为丈夫,我能体会得到,我宁愿替她分担一半的痛苦。”说到这里,张燕军几乎哽咽。

顽疾难医,二十三年大爱情暖病女

“我们去上海的多家三甲医院看过,医生都建议保守治疗。”张燕军告诉记者,吴菊红的大脑中有两个大肿瘤,将她脆弱的中枢神经压迫得只剩下一点点空间。由于脑瘤太靠近中枢神经,动手术风险极大,只能保守治疗。“她现在已经完全失明,全家上下给她看病花了不少钱,我的母亲也辞职在家专心照料她。今年多亏了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给她做了残疾评定,让我们能够拿到一些补贴,略微减轻了全家的经济压力。过一阵子,我准备带她去北京看看,希望能在全国医疗技术最先进的城市找到治疗的办法。”

张燕军说,吴菊红现在最难以放下的,一是自己的家人,二是所有关心她、爱护她的“娘家人”。从吴菊红进入敬老院起到现在已有23年,老院长王海英视她为己出,对她的关怀无微不至。在她12岁和22岁两次发病时,王海英为了给她治病倾尽了所有。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河阳中队也将其列为长期帮扶对象,一直关心她的成长,给她营造了另一个“家”。司徒镇凤凰520慈善义工团自成立以来,也多次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这23年来,关心她的人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这场爱心接力却从未停止过。对吴菊红来说,这一声“娘家人”,代表的远不止字面上的意义,而是一辈子无法割舍的比血缘还亲的真情。

“谢谢你们。”一句谢谢虽然很短,却包含着吴菊红对“娘家人”二十三载大爱的无限感恩。采访结束时,河阳中队的虞队长表示,无论前面的道路有多困难,他都希望吴菊红能够继续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为战胜病魔树立信心,这也是所有“娘家人”最诚挚的心愿。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