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心老公出轨花20万找“私家侦探”调查打水漂

核心提示: 网络上骗子多,许多人都知晓,可遇到问题还是会有人心甘情愿地被骗。

本报讯(记者 小许 通讯员 民一)网络上骗子多,许多人都知晓,可遇到问题还是会有人心甘情愿地被骗。最近从苏州回来修养的林某就对记者说了她的一段经历。

林某和丈夫胡某5年前到苏州发展。从去年初开始,林某发现丈夫经常夜不归宿,信用卡透支现象也屡有发生,她对丈夫产生了疑心。在多次跟踪未果的情况下,她想到了找“黑客”帮忙。于是,她通过网友陈某找了一名广东“黑客”陈某。陈某自称那名“黑客”可助林某调取丈夫的微信聊天记录,每次查询需支付100元。林某爽快答应,并先支付了100元。汇钱后第二天,林某便收到消息,陈某发来一张他与黑客微信聊天的截图。谈话内容显示,黑客明确表示查到林女士丈夫有两个可疑的微信“小号”,若要深入调查必须再汇钱。追查费、定位费1000元……为获知真相,林某又一一将款项汇出。

在耗费数万元后,林某从陈某处得知丈夫在某处租房“金屋藏娇”。在陈某的鼓动下,林某决定施行“捉小三”计划,给丈夫教训的同时宣泄心中不忿。为让“捉小三”计划顺利实施,林某在陈某的要求下汇款2000元疏通人脉、花费2000元募集人员陪同撑场。想要知己知彼的林某更是同意了陈某起底“小三”身份的提议,数次转账查询费用。

正当“捉小三”欲实施之际,陈某称那名“黑客”因帮林某查询个人信息被捕,将面临6年入狱刑罚。手足无措的林某唯恐受牵连。这时,陈某称只要能出钱,对方便独揽罪责。惊慌不安的林某前后转账2万余元给陈某。

今年2月中旬,陈某告知林某,事情圆满化解,“黑客”收了钱入狱服刑。此时林某已经感觉不妙,告知陈某事情就此结束,她不想再查了。可陈某却变了脸色,直接以做生意缺少资金为由开口要钱并威胁、恐吓。“你查老公的事不怕人尽皆知吗?”“等着让大家知道有人替你坐牢吧!”无奈,林某只能筹措资金,一笔又一笔地转账给陈某,在花光积蓄后,甚至借起了高利贷,不断满足着陈某的各种要求。她共计向陈某汇款20万余元。由于林某变得精神萎靡、心情低落,其异样被丈夫察觉。在丈夫的再三询问下,她最终全盘托出。

在丈夫的陪同下,林某到派出所报警。民警判断,陈某不但有诈骗嫌疑,而且涉嫌敲诈勒索。经过侦查,陈某是苏州本地人。据查,陈某压根就不是什么侦探,也不认识什么广东“黑客”,这一切皆系陈某杜撰,当然林某的丈夫也没有出轨。陈某与“黑客”间的聊天,都是其开了两个微信号自导自演的。他抓住了林某急迫慌乱的心理,夸下海口,编造各种借口骗钱。当看到林某调查之心渐淡,陈某竟采用威胁恐吓的手段敲诈勒索,并将钱款挥霍一空。目前,陈某因涉嫌诈骗和敲诈勒索,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而林某也因身心疲惫,回到丹阳修养。

相关阅读

所谓“私人侦探公司”,都是打着咨询公司的旗号,以类似“商务调查中心”“商务咨询公司”“信息咨询公司”等名义挂牌办公超范围经营。

在法院审理的案件中,不少涉案的调查公司分别存在非法经营、寻衅滋事、诈骗等违法行为。有的嫌疑人依靠调查公司获取仇家信息后进行报复;有的私人侦探掌握隐私证据后,敲诈勒索当事双方;有的调查公司雇用大量打手,搜集证据靠打手暴力威胁。有的调查公司,伪造国字头虚假身份招摇撞骗,改装警服作为工作服混淆视听。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类型公民个人信息的重要程度,司法解释设置了不同的数量标准。对于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50条以上即算“情节严重”;对于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标准则是500条以上;对于其他公民个人信息,标准为5000条以上。

“行踪轨迹”属于比较敏感的信息,很有可能被利用于绑架等其他恶性犯罪。

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不仅严重侵害群众的隐私权,也易诱发电信网络诈骗、盗刷银行卡等下游犯罪。公众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