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教育 铸就传奇人生

——记访仙中心校语文教师邱锁华

核心提示: 接近退休年龄的访仙中心校语文教师邱锁华,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农村教育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用爱和责任铺就了无数个孩子的成功之路。

本报记者 菀滢 通讯员 教宣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接近退休年龄的访仙中心校语文教师邱锁华,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农村教育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用爱和责任铺就了无数个孩子的成功之路。

子承父业,坚守乡村教育40年

邱锁华从小就敬重当小学老师的爸爸,梦想着有一天也能走上讲台。1979年9月,他高中刚毕业,听了父亲的三节课,就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从代课教师到合同教师再到有编制的教师,可谓是一路坎坷,一路艰辛。39年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邱锁华一直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教育的赞歌。2007年参加丹阳市教学节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2010年下半年去东海县对口支教半年,2011年参加丹阳市活力课堂赛课获二等奖,2015年获得了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2017年教师节获得了丹阳市首届扎根乡村“十佳”教师称号,2011、2015年度丹阳市考核优秀,2009年、2012年、2017年连续三届被评为镇江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

在学校的这么多年,他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把学校布置的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每天总是一早到校,节假日在学校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2012年,邱锁华的妻子生肺病住院做手术,需要人照料。当时,正值六年级毕业考试的关键时期,学校又正在争创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学校,为了不影响工作,邱锁华没有向学校请假,连续半个月,白天上班,晚上赶到医院照顾妻子。正因为他对工作的追求,对教育的挚爱,获得了学生的敬佩、家长的称赞、同事的认可,邱锁华曾两次被评为镇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评为丹阳市师德先进个人。

永不服输,让小语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不服输”是邱锁华一贯的思想。他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但他坚信只要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从参加工作至今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有35年从事六年级语文教学。为了上好一节展示课,他一次次修改教案,反复地试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他坚持高效课堂,注意把握好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联结点,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坚持按新课改理念和要求组织实施教学,用鲜活的内容、灵活的手段,去吸引学生,启迪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自己“轻盈活泼、扎实有效”的教学风格。近6年来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所教的班级参加镇质量调研都能获得一、二等奖;近五年来在市级以上上公开课10余次,作讲座5次;辅导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中有30人获一、二、三等奖;20篇作文发表在市级以上各种报刊上,在全国“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比赛中连续八年获指导一等奖。

邱锁华老师还一直致力于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坚持学习。先后参加了镇江市第五期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全国心理健康教育中级培训和江苏省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前后获得了镇江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和网络培训优秀管理员。2014年6月具体负责的镇江市级课题《农村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已圆满结题。2014年开始负责的江苏省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分类研读小学语文教材的实践研究》中的子课题《小学教材中童话故事教学》也已圆满结题,2015年6月负责的丹阳市“十二五”课题《提高小学生高年级暂差生作文水平的策略研究》获研究成果一等奖,2014年2月主编的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已得到市研训中心教研员的高度评价。近五年来10篇论文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周末》《教师论坛》《丹阳日报》《教研参考》等报纸杂志上,10多篇论文、教学设计获省蓝天杯、市优秀论文、教学案例等评比一、二、三等奖。

甘当绿叶,书写无悔青春

近二十年来邱锁华老师担任学校师训处主任兼管学校语文教学,他深知“要教给教师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平时的手提包中总是放着教学杂志,一有空就坐在学校图书室学习,平时经常深入课堂,了解其他语文老师的教学动态、服务诉求,每学期坚持听课35节以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手把手地指导一大批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语文教学骨干,先后指导四位老师在镇江市新秀杯赛课、基本功竞赛中获一、二等奖,指导青年教师在丹阳市范围内多次上公开课,发表论文并获奖。他负责的语文组被评为镇江市优秀学科群体、访仙镇学习型组织,学校被评为镇江市“书香校园”“语言文字示范校”和“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先进学校”等多项殊荣,多次承办丹阳市级以上语文教学活动。学校历年参加全市语文质量调研,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平均分列全市前列。

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邱锁华四十年如一日,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但他仍然虚心好学,与时俱进,人老不服老,用传奇式的经历诠释了从“代课教师”一路走来的全部内涵,用爱与责任耕耘着自己的教育梦想,用青春与智慧谱写着绚丽多彩的“农村教师”的人生之歌。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