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令威的传说与历史遗迹

核心提示: 在中国神话人物中,丁令威与妇孺皆知的八仙、寿星、七仙女、二郎神齐名。

■石头

在中国神话人物中,丁令威与妇孺皆知的八仙、寿星、七仙女、二郎神齐名。陶渊明《搜神后记》以及《太平广记》《新游侠列传》《续金瓶梅》等历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都有这个人物出现,丁令威及其故事不但是中国古代许多诗人词客喜爱的素材,也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丁令威在丹阳,有着众多的史迹和传说,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

据载,丁令威是汉代辽阳鹤野人,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养鹤。但他为政廉洁,爱民如子。任职辽阳刺史期间,适逢洪灾,人民四处逃荒,十室九空,哀鸿遍野。丁令威曾多次呈书京都,希望开仓济民,但音讯全无。丁令威不忍见百姓处于水火之中,就私自下令,打开官仓赈济灾民。在当时,私开官仓属于死罪,所以,丁令威也就难免杀头之祸了。

丁令威被绑赴法场,临刑前要求再见见他的鹤。监斩官便差人把他家的一只白鹤牵到法场。往常这只鹤见着主人,总是展开翅膀翩翩起舞。可是,此时此刻,白鹤见了主人却两眼垂泪,不住地对空长鸣。就在这时,只听半空中也传来一声鹤鸣,接着又有一只白鹤凌空而下,两只鹤像久别的好友重逢,互相吻颈叙谈……这时监斩官不耐烦了,命令刀斧手开斩。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两只鹤展开了双翅交叉在一起,把丁令威稳稳地托在上面,腾空而去。白鹤驮着他飞到了太平府灵虚山去学道……

千年以后,有一只雪白的仙鹤飞到辽阳,落在鼓楼东边的华表柱上,久久凝望着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有一位少年看见了,觉得蹊跷,拿起弓,搭上箭,就要射那鹤。这时,白鹤飞起,一边低空盘旋,一边作人语吟诵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然后,冲天而去。

历史上丁令威实有其人,因为修仙学道,后成为道教神话人物。

传道途中,丁令威曾东游至曲阿(今丹阳),留有多处遗迹,并留有一支后裔。据记载,丁令威落脚在丹阳东乡皇塘北面一个叫千墩的地方,生活了许多年。后来千墩改名为丁桥,并在丁桥建有太霄观。《道教大辞典》中载:“丁令威,汉辽东人,曲阿太霄观道士。”元代《至顺镇江志》中记载:“丁桥,在(丹阳)县南七十里。或云以令威得名。”“丁令威祠在太霄观内。”清人荆履吉在《梁宝寺记》中写道:“丁桥在宋时舆地大今十倍。而寺观最著者有二焉,其一名太霄观,是丁令威故居,其裔舍宅为观。”各种典籍内容记载不尽相同,但从中可以看出丹阳太霄观与丁令威关系之密切。

太霄观位于丹阳市皇塘镇的丁桥村,南朝梁代大同年间,为道教名人丁令威所建。太霄观原名灵应观,北宋治平间改为太霄观。太霄观内有丁令威用于炼丹的古井,至今尚存。宋朝名臣刘宰《太霄观记》载:“丹阳县东南七十里,跨小溪为桥,桥东南冢阜累然,曰千墩。溪北流五里,合为大溪,曰‘白鹤’。问之土人,曰:吾里令威丁仙之故里也。丁其姓,白鹤其所化以飞;冢阜累然者,其所歌以讥世也。”

当时的丁桥,经济发达,商贸集市十分兴旺,如刘宰《太霄观记》中所说:“丁桥虽非井邑,而水可舟,陆可车,亦农工商贾一都会。”而这么一个热闹的处所,却有着这么一座清静脱俗的道观,千余年来两者相安无事、相辅相成,也是一大景观。

太霄观周围,有许多和丁令威有关的遗迹。元代《至顺镇江志》“考古”卷之“千墩相连”载:“丹阳县南七十里丁桥,东接毘陵,西抵句、金,累累然冢阜相接。或云:即丁令威之所叹也……丁桥之地,岂令威故里耶?”这是说丁桥千墩相连,亦即坟冢累累,丁令威当年吟诵“何不学仙冢累累”,是否就是指此处而言?

美丽的鹤溪河是丹阳的主河道之一,流经皇塘、导墅、蒋墅、里庄等地,它的原名叫过白鹤溪,不管是白鹤溪还是鹤溪河,其名称的由来都是缘于丁令威化鹤的故事。鹤溪河在里庄和导墅的交界处有一座古桥叫下琴桥,传说丁令威常常在鹤溪河边抚琴唱歌,有一次他不慎将古琴落入河中,后人在此建桥时,便把桥命名为下琴桥。

在中国的文史典故中,丁令威可谓浑身是“典”,其中,“千年华表”、“千年鹤归”、“驾鹤飞升”、“城郭人民”、“辽东鹤”、“离家千年”甚至“有鸟有鸟”等被随处引用。中国古代许多诗人词客如李白、杜甫、杜牧、苏东坡、王安石、文天祥等都写过丁令威。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介绍过他;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里,第一篇散文就是“丁令威”;周作人为刘半农作的挽联中有“归来竟作丁令威”之语等。丁令威在丹阳的遗迹和传说,是研究以丁令威为代表的道教文化的珍贵素材。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