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珍贵文献,金庸先生再也看不到了!”

核心提示: 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辞世,市政协委员、本报记者殷显春痛心不已。“这份珍贵文献,金庸先生再也看不到了!”昨日,殷显春展示了珍藏的民国时期金庸祖父查文清的“哀挽录”,这本堪称孤本的地方文献,是研究金庸家族历史的珍贵史料。让殷显春扼腕痛惜的是,随着金庸先生驾鹤西去,这本文献史料再也无法传到金庸先生手中。

图为殷显春展示珍藏的查文清“哀挽录”

记者 萧也平 摄

《查公沧珊哀挽录》中的金庸祖父查文清遗照。

本报讯(记者 清远)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辞世,市政协委员、本报记者殷显春痛心不已。“这份珍贵文献,金庸先生再也看不到了!”昨日,殷显春展示了珍藏的民国时期金庸祖父查文清的“哀挽录”,这本堪称孤本的地方文献,是研究金庸家族历史的珍贵史料。让殷显春扼腕痛惜的是,随着金庸先生驾鹤西去,这本文献史料再也无法传到金庸先生手中。

原来,殷显春酷爱藏书,尤以古籍和地方文献为最爱。在众多藏书中,有一本编印于民国十四年(1925)的《查公沧珊哀挽录》,是金庸的祖父查文清1923年去世后,金庸的父亲查懋忠和两位兄长一同编印的纪念专辑,查良镛(即金庸)名字也赫然在列。其内容极为丰富,除了罕见的查文清照片外,还记录了查文清生平及轰动全国的丹阳“辛卯教案”详情。“哀挽录”名家汇集,民主革命家章太炎题签,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著名出版家赵元任等撰祭文,国学大师王国维、外交家顾维钧等写挽联……

殷显春说,这本书是他从丹阳民间收购珍藏的,本来想做些研究写出文章,通过媒体传播,让金庸先生也能看到,为研究金庸家族增添新史料。“印象中的金庸先生在媒体上神采奕奕,原以为他活到一百岁都会很健康,没想到竟突然离去……”从小也是看着金庸武侠剧成长的殷显春,显然没有思想准备:“10月30日手机客户端突然跳出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当时觉得一阵心痛!”他遗憾地意识到,这本书金庸先生再也看不到了。

殷显春介绍说,这本专辑本来印量就很少,加上时代沉浮变迁,如今已成为珍稀史料。他特意购买了多个版本的《金庸传》,发现这些传记中有的把查文清的卒年和子女情况都写错了,可见作者根本就没有见过“哀挽录”。就连网上的查文清照片,也是张冠李戴。据此他推测,这份文献极可能连金庸家族都没能流传下来,堪称孤本,弥足珍贵。

虽然万分遗憾,但一直从事地方文史研究的殷显春对这本文献未来的利用还是很有信心。“这本书记录了浙江海宁和江苏丹阳两地各界吊唁查文清的盛况。一位卸任30多年的清代知县,在丹阳民众中有如此高的威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殷显春说。

殷显春表示,如果政府部门有意把《查公沧珊哀挽录》点校出版,他愿意尽一份力,让这本珍贵的地方文献发挥最大的价值,成为海宁、丹阳、香港三地友好交流的纽带,这是对金庸先生最好的告慰。

新闻链接:

查文清(1849-1923),字沧珊,浙江海宁人。光绪丙戌年(1886)进士。选任丹阳知县,因政声卓异,加同知衔。

查文清在丹阳任上时间虽短,却颇有政声,他在光绪辛卯年(1891)处理轰动一时的“丹阳教案”事件中表现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不肯为自己的官位利禄而杀害百姓的高风亮节,令后人敬佩。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