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数十年,割不断故乡情

远在西安的丹阳籍老人辗转捎来“证据”欲证明“诗人李白来过丹阳”

核心提示: 近日,出差回到丹阳的市民施先生带回来一个口信——一位远在西安的丹阳籍老人称找到了李白曾经来过丹阳的“证据”,还向施先生托付了一件“大事”——带一个“证据”回丹阳。

图为潘金玉老人找到的李白来过丹阳的“证据”。

 

在外数十年,割不断故乡情

远在西安的丹阳籍老人辗转捎来“证据”欲证明“诗人李白来过丹阳”

本报讯(记者 马骏)近日,出差回到丹阳的市民施先生带回来一个口信——一位远在西安的丹阳籍老人称找到了李白曾经来过丹阳的“证据”。施先生说,自己所在的公司前段时间在西安举办了一场活动,在活动中,他结识了一位古稀老人潘金玉,老人告诉他,自己老家也是丹阳。身在千里之外,遇到老乡的施先生感到很兴奋,但没说几句,老人便向施先生托付了一件“大事”——带一个“证据”回丹阳。

施先生告诉记者,潘金玉老人出生于丹阳,后考上南京大学,学的是放射性化学及地质勘探,毕业后便去了西北地区工作,定居在西安。今年已是古稀之年的潘金玉离家在外数十年,老人说,自己就像风筝,他和故乡之间永远有根线连着。

之前,潘金玉老人曾从昔日同窗那里拿到了一本《中国文学作品选》,无意中翻看到了一首《丁都护歌》(又名《丁督护歌》),并在注释中看到,该诗中提到的“云阳”就是现在的江苏丹阳,这也就是说,大诗人李白来过丹阳,并留下了诗篇,潘金玉对自己的这一发现十分兴奋。“潘老先生告诉我,他在丹阳读书的时候就听到坊间流传着关于李白来过丹阳,并写下过诗篇的消息,但一直无从查考,他认为,这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据。”施先生说,“可能是我年纪轻,而且平时的工作接触不到文学方面,一听老人家这么说,我也兴奋起来了。”施先生告诉记者,老人在获得这一“证据”后,苦于无法向家乡人传达,成了心病,机缘巧合遇上家乡人,潘金玉老人的心结总算打开了。受人之托,施先生希望通过媒体对老人的这一发现进行论证,看看能不能通过此诗证明李白来过丹阳。

记者就此事联系了市史志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潘金玉老人提及的这首诗描写的的确是丹阳,但从地方志等史料方面看,尚无确切的资料显示李白在丹阳停留过。

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赵永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诗中提到的“云阳”就是现在的丹阳,这一点学术界几乎没有争议,但李白是不是在丹阳写了这首诗,是停留在丹阳还是路过丹阳,这些事情都难以考证。那么,李白是否只在这首《丁都护歌》中提到了丹阳呢?“市诗词楹联学会早前曾做过这方面的搜集工作,但考证起来比较麻烦,比如李白在《永王东巡歌》一诗中首句便是‘丹阳北固是吴关’,明确地提到了丹阳,但实际上,这里所说的‘丹阳’是现在的镇江,这是因为镇江在唐朝时是丹阳郡。诸如此类,古代诗词歌赋中提到的地名与现在的大有不同,而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不能单纯地认为诗人写哪个地方便是真的去过那个地方,这得经过严格的学术研究考证才能证明。”

据赵永东介绍,李白漫游了祖国大地,写下了许多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李白是一个很关心人民疾苦的人,在漫游中他同情人民疾苦,也同劳动人民交往,写下了少数反映劳动人民疾苦和表达对劳动人民深情厚意的衷心感激的诗歌。这篇《丁都护歌》就是描写民夫拖船痛苦的诗作。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黄锡珪《李白诗编年》认为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所作,当时李白第二次漫游吴越,南下途中经云阳(今江苏丹阳);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当时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齐澣在当地开凿新河,李白看到当时由云阳从水路运输石头的情形,因用当地古曲题目写下这首诗。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