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筹1.6万元,回家办宴席、演节目……只为圆村上老人“团圆梦”

这个村的老人快乐过节

核心提示: 连日来,全市各地举办了一系列庆重阳活动,为有需要的老年群众送去了节日礼,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全社会营造了敬老、助老、爱老的文明风尚。而开发区三桥村申村自然村也不例外,但他们的重阳节却有着别样的情愫……

本报记者 萧也平 见习记者 魏郡玉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是凝聚家庭幸福、展现孝老敬亲情怀的重要节日,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龄人口的心理需求,贴心陪伴并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每一个为人子女者应有的担当。

连日来,全市各地举办了一系列庆重阳活动,为有需要的老年群众送去了节日礼,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全社会营造了敬老、助老、爱老的文明风尚。而开发区三桥村申村自然村也不例外,但他们的重阳节却有着别样的情愫……

圆父老乡亲幸福安康梦,建故里香土和谐发展情。10月14日,申村村头的空地上张灯结彩,热闹而隆重。2018“圆梦乡情”敬老公益活动正在这里举行,舞台上“百善孝为先”的标语格外醒目,通往家家户户的小道上挂满宫灯,空气中到处洋溢着喜庆的过节气氛。这一天,村里老人们欢聚一堂,而外出游子则回乡尽孝。

“回来吧,我们一起尽孝,陪陪老人……”一条邀请村民参与“圆梦乡情·敬老节”的信息在申村村民的“社交圈”里刷了屏……此次敬老公益活动由村民徐建国发起后,一呼百应,村上村民纷纷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一共筹集1.6万元活动资金。据悉,这个村共有60多位老人,年级最大的已89岁。“我平时就希望家人多回家看看,看到小辈们围在身边就会很开心,今天很多人都回来了,还办了这么隆重的晚会,我感到很幸福。”老人徐富英激动地说,虽然村里老人们在家中没有吃穿用度上的烦恼,但他们的内心仍旧渴望着与家人和外界多接触。

今年56岁的徐建国“漂泊”在外做工程已20多年了,年纪越长越想家的他在两年前“下决心”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申村,却发现这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的样子,村子空了,只剩下老人跟留守儿童,没了儿时的热闹景象。因为村上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了“走出去”打工拼搏,一年回乡两三回,就像年轻时的自己那样。而村里的老人们犹如那“孤独的守望者”,盼着过节,盼着儿女归来!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徐建国看着看着心“痛”了。“我的父母早就不在了,我想尽孝,但晚了一步,如今看着村上的这些老人,我仿佛能透过他们看到自己父母生前的晚年生活,所以我想把村上的老人们当成自己的父母那样,给他们的晚年生活添加点色彩,我们这代人应当孝顺他们。”说到这,徐建国眼眶通红,默默地去一旁抽起了烟。徐建国的女儿徐晨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谈及村上老人,她说:“我平时回村都看不到几个村上老人,今天举行这个敬老活动,才知道原来村上有这么多老人。其实老人的幸福很简单,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次陪伴就足够了!”

当天下午,老人们领了节日的礼品,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魅力坊护肤造型给他们检查了身体并理了发,很多邻村的老人也赶来分享了节日的喜悦。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的6支舞蹈队与申村的1支舞蹈队共同为老人们献上了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引来了阵阵喝彩,爽朗的笑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观众。“现场发礼品、免费义诊、看晚会等活动都是一种形式,目的是在于加强村民敬老爱老的意识,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敬老活动中来。”徐建国说,从最初的宣传、筹资、发邀请函到场景布置,他整整准备了两个多月。此次敬老公益活动会持续三天,他希望让老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来自“大家”的关爱。

记者离开时,老人们还沉浸在观看晚会的喜悦中,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闹,灯光熠熠,尽显和谐温情。

本版摄影 记者 萧也平 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