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凝聚,国庆长假“最美”主旋律

核心提示: 10月4日,本报《民生·最关注》版面刊登了《回老家采访为家人做饭》一文,两位记者展现了自己的国庆假期生活。今天,让我们再来看看本报另外四位记者的国庆“亲情之旅”。

秋风渐起,吹不凉心中的温情;秋意渐浓,化不开家人的牵挂。这个国庆假期,市民们纷纷在微信朋友圈晒起亲情、爱情、友情,让人倍感温暖。10月4日,本报《民生·最关注》版面刊登了《回老家采访为家人做饭》一文,两位记者展现了自己的国庆假期生活。今天,让我们再来看看本报另外四位记者的国庆“亲情之旅”。

儿子回来,住院的母亲赶回了家

本报记者 李潇

o_1covb6tmtpb31i4a16v61ac5hjoa

10月3日晚7时40分左右,我匆匆赶到扬中市八桥镇父母的住处,父母和兄长还未吃饭,他们在等我。

刚进屋,就看见母亲忙碌的身影,很熟悉的瘦削、矮小。只是,她的头上突然多了包扎的纱布条。

原来,母亲10月1日在扬中市中医院做了头部囊肿切除手术,还在住院,听说两个儿子今天回来,她挂完水后坐了一小时车赶回了家,这对她来说,是煎熬,因为她晕车。

“妈,我来吧!”放下行李,我想抢过锅铲,但被母亲轻轻推开:“你坐下吧,只有一个菜了,马上就好。”

母亲体弱多病,命运多舛,时光苍老了她的容颜。为了让我们兄弟俩上大学,母亲已经在外漂泊了二十多年,没有回老家湖北恩施一次。她从不说想家,反而父亲总念叨着要早点回老家养老。

晚上,躺在床上,我久久不能入睡。

10月4日,母亲要去医院换药,她一早就把早饭做好,然后叫醒了我。

“爸,这个鸡蛋给你,两个我吃不下。”早餐是每人一碗面条加两个鸡蛋,我将碗里的一个鸡蛋夹给父亲,父亲没有丝毫犹豫,准备夹给母亲,被母亲拒绝,于是转而夹到了兄长碗里。

一家人都不善言辞,兄长更是如此,他没来得及推辞,只好闷头吃了起来。

去医院是我陪着母亲的。父亲洗了两个苹果,又拿了一瓶牛奶一起装进手提袋,他说,母亲吃点苹果、喝点牛奶能缓解晕车。

到医院已经8时40分,母亲让我在床位边等护士,她先去换药,因为她觉得分开行事能节约点时间。听护士说挂水快的话只需一小时,母亲说:“那还来得及赶回去炖排骨。”

因为打点滴时手部胀痛,只得调慢速度。一直到10时20分,母亲才挂完水。因为担心母亲晕车受不了,我劝她就住在医院,然而母亲却不肯,她说,“虽然都在江苏,但像这样一家四口聚在一起,一年也没有几次。”

由于5日上午有采访任务,我要在4日傍晚回丹阳。母亲有些失落,瞬间又挤出一丝笑容:“路上小心,到了告诉我,周末不忙了就回来。”

回程的路上,我感到莫名的心酸。父母基本没有假期,但每当我回家时,他们都会坐在那一方小桌旁,等我一起吃饭……以前,总觉得漂泊在外的都是无根的人,如今方知,父母在哪,根就在哪,无论多忙,也要抽时间陪陪父母。

父母一定不知道梁实秋的那句“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但他们却做到了“你走,我不留你;你来,再大的风雨我们都等你”。

 

四十年来,“山城”舅舅第一次回丹

本报记者 马骏

“快起来!我去接人了,你赶紧起来收拾收拾。”10月5日上午9时,母亲将还在睡梦中的我喊醒了。国庆假期,母亲几乎每天都要提醒我一遍,有个外地的舅舅要回来。

中午11时许,我带着妻女来到了饭店。初见这位远房舅舅,Polo衫、牛仔裤,样貌颇为平常。大家坐定后,父亲向舅舅散了一支云烟。“我记得以前很多丹阳人都喜欢抽云烟。”舅舅接过云烟,仔细“玩赏”了一番后才点了起来。服务生走来,问大家喝点什么,舅舅抢先一步,“就来点丹阳老陈酒吧。”

席间,我从母亲和外婆那里得知,这位舅舅的妈妈和我外婆算是表姊妹。上世纪60年代,舅舅的父母去大西北参与研制原子弹,由于条件艰苦,他们将仅有10个月大的舅舅送回了丹阳老家,让舅舅的爷爷奶奶照顾。由于两家人当时走得近,舅舅从小便经常来我外婆这里玩,与我母亲也就熟悉了。直到念高中,当时已经在重庆工作的舅舅的父母就把他接走了。没成想,这一走就是四十年。期间,舅舅的父母曾无数次地想回到丹阳,但由于工作原因,一直未能如愿。退休后,由于习惯了山城的生活,舅舅的父母也就没有再回故乡丹阳。舅舅说,不知不觉,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这几年,晚上做梦经常会梦到孩提时在丹阳的生活场景,他笑着说,也许是自己年纪越来越大的缘故吧。

推杯换盏中,舅舅多数时候都安静地坐着,听我们说话。一向出了家门便说普通话的母亲,自始至终说着丹阳话,舅舅听得津津有味。外婆与母亲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当年的往事,舅舅听着,似乎找回了烂漫的少年时光,微醺的他一直咧嘴笑着,时不时还冒出一两句略显生疏的丹阳话来。

母亲说,舅舅父母那一代人思想单纯,舍小家为国家的故事对于那一代人来说太过平常,毕竟有国才有家。如今,连叶落归根也成了奢望了。我不明白,想家,回来便是。母亲则说,在外数十年,莫说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就算回来,想必也很难习惯了。对于有些人来说,家乡也许只能成为记忆,像一本相册,烙印在梦境里。

散席后,舅舅与我互加了微信,我在他的朋友圈留言:一路顺风。母亲在一旁皱起了眉头,“万一你舅舅坐飞机回去呢,‘顺风’不好,还是说‘平安’吧。”

 

国庆亲子游,纯粹又快乐的旅程 

本报记者 贺丽华

国庆假期许多人都计划了出游,我今年也是凑了一回热闹,因为自二宝出生以来一直未能带大宝出去游玩过,心中很是亏欠。所以,即使明知国庆出游会拥挤,但依然坚持去了,只为能够放下一切琐事,让孩子体验一次高质量的亲子游。

考虑到自驾游可能会在途中耽搁大量时间,所以我们选择乘坐火车出行,同行的还有大宝最好的玩伴一家。

10月3日早晨6点多,距离火车出发时间还有近3个小时,原本特别赖床的大宝竟早早地醒了,她一改往常的起床气,开心地把还在睡梦中的大家挨个叫了起来。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于8时30分抵达了火车站北广场。

丹阳火车站的人远没有我想象的多,不过,当抵达目的地南京站后,那人山人海的情景却煞是壮观,尤其是出站口附近,即使是成人,稍不留神也会被人群冲散,所以我们都将孩子抱了起来。

中午12时左右,顺利到达南京海底世界,开始了真正的“海底探险”。两个孩子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水箱吸引了,虽然处处都被里三层外三层的游客包围着,但他们却是利用他们身形较小的优势钻到了最前面,我们则完全顾不上看鱼,全程只能紧紧盯着孩子。

近4个小时的“探险”中,两个孩子观看了美人鱼、海狮以及海豚表演,行走在海底隧道,他们俩显得无比快乐。下午4时左右,当我们从出口通道离开时,两个孩子一直嚷嚷着还要再来。

事实上,此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排队等候上,真正体验海底世界的过程很短。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出游不值当,但作为父母的我们确实很少有机会能放下一切去陪伴孩子,尤其是眼下二胎家庭越来越多,出门必是大包小包,甚至需要老人同行帮忙,像如此毫无顾虑,父母纯粹地只跟孩子待在一起的体验更是难得,我想这才是最具意义的亲子游。

 

宅在家中带儿女 忙碌中享受亲情 

本报记者 张敏

对我来说,今年的国庆长假非同一般,因为这是我生下二胎女儿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她的到来,让我成了儿女双全的“人生赢家”,但也让这个国庆假期变得更加忙碌了。

儿子今年7岁,女儿才6个月,为了帮忙照料两个孩子,在外地的老爸早早结束了工作回到丹阳,和老妈一起心甘情愿地当起了我的“专职带娃保姆”。为此,他们放弃了国庆长假出游的计划。

10月4日,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了,只因两个孩子早早就醒了。老妈最辛苦,她的“早餐任务”并没有因为长假期间变轻松,反而更加忙碌,因为一家六口都在家。老公主动承担了买菜的任务,我和老爸则一人照顾一个娃,没人能闲得下来。忙碌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打仗”似的吃完早饭,围绕“带娃任务”我们进行了“换岗”。因为儿子刚上一年级,我不得不陪着他写作业;老公平时很少有时间照顾女儿,甚至带娃都有些生涩,此时也不得不变身“奶爸”;老爸钻进厨房收拾锅碗瓢盆,老妈则开始洗衣、拖地、收拾屋子……期间,所有人还得随时应对女儿吐奶、闹觉、换尿布等“突发状况”,适时转换角色,务必将孩子照料得妥妥帖帖,忙而不乱。为此,老爸打趣地说:“我们家是‘家庭式生活,公司化运作’,不动动脑子都做不来!”

因为过节,老妈顾不得辛苦,中午又张罗了一桌子的好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忙得开心,苦中有乐”。午饭后,为了让父母缓一缓神,我和老公主动把两个孩子带进了自己的房间。然而,两位老人却闲不下来,好说歹说,他们决定轮流午睡。

说是午睡,老爸其实也是半醒状态。当我推开房门想叫他替换老妈的时候,清楚地看到老爸脸上的倦容。这么多年来,我从未这么仔细又安静地打量过老爸的脸庞,现在的他已明显“老态”,两鬓的白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成片。出于不忍,我关上门,轻轻离开。可老爸还是第一时间就醒了,他推开门,说道:“孩子呢,我来抱吧,你们去休息!”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更多的家庭走进了幸福的“二娃时代”。其实,对于“二孩家庭”来说,国庆假期无论是宅在家里,还是全家总动员出游,相信大家的心态和我是一样的:“苦并快乐着”。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