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中秋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中秋阖家团圆日,也许你正和家人们聊天赏花吃月饼,但对有些人来说,中秋佳节只是又一个繁忙的日常,在这一天,思念会更加浓重。

又是一年中秋阖家团圆日,也许你正和家人们聊天赏花吃月饼,但对有些人来说,中秋佳节只是又一个繁忙的日常,在这一天,思念会更加浓重。在外求学的学子,因为归途太遥远无法回家,中秋之夜,抬头望明月,低头,却是自己孤单的身影;多少美味佳肴,都抵不过老婆做的家常便饭,虽在同一个城市,却因工作无法团聚;福利院的孩子们天真烂漫,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们是否会想念自己的爸妈……不管如何,我们都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温情,愿月圆人更圆!

 

本版撰稿 马骏 茅猛科 张敏 李潇 版式设计 赵文菁

学子·月是故乡明

地点:北京大学 南师大中北学院

作为今年我市省丹中的“十二骄子”之一,考取北大的史佳从跨入校门那一刻起,心中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便不断发酵,眼下,中秋节到了,她却没法回到家中与家人共享团圆。史佳说,每年的中秋节,奶奶都会准备一桌可口的饭菜,爸爸和爷爷也会小酌几杯,一家人在一起吃月饼、赏月,现在身在千里之外,这份记忆中“平淡”的中秋节对她来说竟成了奢望。这个中秋,史佳和同在异乡的室友们商量着出去吃一顿大餐。“我挺想念家人的,也许是刚到外地上学,我还没能适应的缘故吧。中秋节到了,我祝愿家人都能健康快乐。”史佳坦言,她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不让家人担心。

南师大中北学院大二学生陶蕾庄的家乡是广西南宁,由于同宿舍的室友们都来自江苏,中秋节放假大家都回家团圆了,陶蕾庄自嘲成了“留守儿童”。她告诉记者,在自己的老家,每年中秋节的晚上,家人都会在家门口摆上一张大圆桌,开始露天“团圆宴”,亲戚们围着桌子,吃月饼看月亮,孩子们就更热闹了,“每年中秋节,妈妈都会特意去给我订做一个兔子灯。”陶蕾庄说,“我们那儿每年中秋都要吃柚子,留下柚子皮,孩子们把蜡烛放在柚子皮里,做成柚子灯。”陶蕾庄说,这是自己第二个没有与家人待在一起的中秋节,“因为距离太远了,我也只能对着同一轮圆月祝愿家人生活安康,寄托我对他们的思念了。”

工友·聚餐不醉不归

地点:357省道丹阳互通立交段建筑工地

23日上午9时,357省道丹阳互通立交段建筑工地上,工友们正热火朝天地埋头工作着,搭设支架、捆绑钢筋、修筑路面……从去年8月工程启动开始,这些工友们已经在这里奋战一年多了。中秋节到了,工友们有了难得的休假,他们又会怎么过呢?

来自安徽宿州的李成政今年42岁,是工地上的一名钢筋工人,虽然离家并不是很远,但毕竟只有一天的假期,李成政无奈放弃了回家团圆的念头。李成政说,自己做钢筋工人已经三年了,跟随工程队几乎跑遍了江苏,“现在有手机了,跟家里联系也方便,一年到头,基本上都是过年的时候才回家,平时除非遇到急事,不然即使是节假日,也都是在工地上做事。”李成政说,中秋节到了,大多数工友都是孤身一人,所以工友们早早地便商量着中秋这天出去喝一顿,好好聚聚,不醉不归,“平时为了工作都没怎么休息过,这难得的一天假期对大家来说好像过年一样。这不,刚才有几个人还在讨论去哪里喝酒,喝什么酒呢。”李成政笑着说道。

我市交运局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357省道丹阳互通立交段建筑工地上有近百位工人,大多来自外地。每年他们只会在过年的时候回家一次,平时即使是中秋这样团圆的日子,也没办法与亲人团聚。工地上的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单位给大家发了月饼还有奖金,让大家身在异乡也能开心地过个中秋节。

菜商·好想回老家过节

地点:开发区新欣市场

“一共19元4角,就给19元吧!”在开发区新欣市场内,摊主赵冬梅很是利索地称重,拿出一个大的塑料袋,把两根莴苣、一捆金针菇放了进去,又弯腰拿了一些小葱,也放进袋子,递给了摊位前的顾客。

今年43岁的赵冬梅,老家是山东临沂,来我市已经有15年了。“整整15年了,没能回老家陪老父母过过一次中秋节,过年也没回去过,家中老父母常有怨言。”说起中秋节,赵冬梅的声音有些低沉,她告诉记者,自从来丹阳后,一直在菜市场卖菜,很是忙碌,尤其是逢年过节。每天晚上8点多收摊回家后,还要忙到10点多,第二天凌晨2点多又要起床去进货。“除了大年初一,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风雨无阻,经常忙得连孩子都顾不上。”赵冬梅说,她有3个孩子,大女儿上高三,二女儿和最小的儿子都上小学,“以前孩子小的时候还好,最多就是忙一点,现在孩子都大了,花钱也多了,明显感觉压力大了很多。”

“真的很想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回家跟父母团聚,只是现在生意难做,就指望着节假日能多赚一点。”赵冬梅告诉记者,现在菜价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利润越来越薄,再加上卖菜的人越来越多,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今年中秋期间的菜价,是我做生意15年来从未遇到过的,甚至比往年春节期间的菜价都要高。”赵冬梅说,22日去批发的时候,生菜是95元一箱,23日就涨到了120元一箱,油麦菜也涨了20元一箱,现在这两样蔬菜零售价基本在每公斤12元左右,而去年同期油麦菜才7元不到。还有香菜,往年零售价最高的时候每公斤才28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40多元。

“等孩子们都工作了,也许就能轻松一些,那时就能常回家看看甚至常伴父母膝下尽孝了。”赵冬梅双眼有些湿润,她用手拭了一下,说道,“希望远在老家的父母能保重身体。”

铁路人·为旅客团圆护航

地点:火车站南广场

“工作之后,就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了,中秋基本没时间陪家人。”23日下午,丹阳火车站南广场客运值班员余涌告诉记者,每到节假日,火车站都是最忙碌的时候,他在值班期间“板凳永远坐不热”,手机也一直处于忙碌状态。

22日,余涌休息了一天,这是他陪伴孩子的难得时光,23日早上7:30,穿上工作服,余涌便开始忙碌起来,他要连轴转36小时。“一直要忙到明天晚上7点多,所有工作人员明天都必须到岗。”余涌介绍,丹阳火车站平时每日的发客量在8500人左右,而中秋节放假期间,每日发客量在一万以上,他估计23日的发客量会超过15000人。

余涌平时上两天班休两天,但节假日基本无休。“明天晚上七点多到家,上高二的孩子早已去学校了。中秋不能陪伴家人,这么多年都是如此。”余涌1993年参加工作,那时候还在行包房工作,2005年成为客运值班员,其爱人高燕是丹阳站北广场的客运值班员,余涌的爷爷也是一名铁路人。他说,虽然工作有些辛苦,甚至有时年夜饭都无法陪家人一起吃,但作为铁路人,有一种职业荣誉感。

“中秋都希望团圆,但是铁路人必须牺牲小家团圆,换得众多旅客的团圆,这是我们的使命。”余涌说。

福利院孩子·“兄弟姐妹”在一起就是过节

地点:救助站福利院

中秋佳节,对于刚搬入救助站的福利院孩子来说,在新环境里过团圆节别有一番乐趣。“这里有专门供儿童游玩的活动室,孩子们都很喜欢。”工作人员介绍道。

昨日下午,记者到达救助站的时候,孩子们刚午睡结束。他们中有的才两三岁,有的已经十几岁了,有的伴有智力障碍,还有的刚做完重大手术。其中一位叫磊磊(化名)的小男孩,由于唇腭裂,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医院,经过医护人员几天的悉心照料后才被送入福利院。“当时他唇腭裂比较严重,太小又不能做手术,一直到今年年初才完成了唇腭裂修复手术。”工作人员说,今年中秋节是磊磊第一次以“高颜值”过节。在活动室里,磊磊看上去要比以往还要开心,因为他可以张开嘴尽情地欢笑了。还有一位叫小秋(化名)的自闭症患儿,今年差不多六七岁了。回忆起他的经历,工作人员记忆犹新。“他刚被安排进福利院的时候,正好是秋季,离中秋节很近,所以取名‘小秋’。”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可能他无法意识到过节对他的意义,但想必他的亲人在团聚的佳节会特别想他吧。”

记者了解到,每逢过节前,都会有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团体来这儿给孩子们送关爱送温暖,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同时,他们的住宿条件越来越好,得到的照顾和帮扶也越来越多。这里的孩子就像是兄弟姐妹,团圆节里,他们只要能玩在一起,就是过节的最好方式。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