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荣归”的男人

核心提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有一个人们很熟悉也很令人羡慕的词语,叫“四属户”。

■卢志容

湖北有首民歌《龙船调》,可谓无人不知,歌中有两句反复念唱的歌词尤其令人难忘:(女声)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男声答)我就来推你嘛。

谁推谁?当然是男人推女人。可是在我们丹阳老北门外的低山丘陵地区的农村,却有着另一番风情:女人推男人。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艄公推少妇,推的是船;后者是妻子推丈夫,推的是独轮车,同样打动人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有一个人们很熟悉也很令人羡慕的词语,叫“四属户”。主要是指干部、职工、教师、军人这四种人员在农村的家属。在那商品极其紧缺,人人凭工分吃饭的计划经济年代,农村姑娘若能嫁给上面那四种人,她家就成了“四属户”,这是很多姑娘和她们的父母梦寐以求的目标。因为这就意味着她家里有了一只铁饭碗,从此可以衣食无忧了。

那时有些村上有人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做工,他们从事的行业很多很杂,其中有三种行业的人为数较多,一是在皮件厂做工人,或是当师傅;二是在饭店里做糕点或走堂;三是在浴室里或修脚、或助浴、或打杂。他们会定时把辛苦挣来的钱寄回家称口粮、交超支款养家糊口。他们是全家人的希望、顶梁柱。为了生计,他们平时没有机会回家,只有在遇到中秋、春节这样的大节日才能调休回家来与妻儿老小团聚。他们事先会用书信告诉家中回程的具体时间和火车班次。到时,年轻的妻子们就推着独轮车,赶上少则五六里,多则一二十里,来到离家最近的小车站迎候。火车到站后,她们在出站口见到自己的丈夫从站内款款走来,这是她们最兴奋的时刻,她们使劲挥手,大声喊着丈夫的名字,有的喊着“xx(孩子的名字)他爹”,快步上前,喜出望外地接过丈夫的手提小藤箱,来到独轮车旁,扶丈夫坐上车,再把藤箱放在小车的另一边——人们都知道“四两拨千斤”的道理,而藤箱这个“四两”可拨不动另一边的“千斤”啊,这就全靠她们从小练就的推“拗边车”的本领了。

离开车站,独轮车吃力地行进在漫漫泥路上,发出吱吱呀呀有节奏的声响,妻子在车后推得汗流浃背,丈夫在车上坐得心安理得,着实有几分“衣锦还乡”的气派。

也有心疼妻子的男人到了路上见没有行人,就会主动下车,让妻子推着空车和自己一起步行。甚至还有个别的“叛逆者”让自己心爱的妻子坐上车,自己推着她走的。久别胜新婚,夫妻相见格外亲,他们一路走着,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有抒不尽的柔情蜜意,是何等惬意啊。但是路过邻近村庄的时候,或是远远看见路上来了行人,是一定要重新坐上车让妻子推着走的,摆起一副“荣归”的架子。否则让人见了很没面子,也没派头啊!看来他们坐在车上让妻子推着走,也是为了炫耀给人看的。

车子一直推到家门口,妻子早已筋疲力尽,但她们红光满面,灿烂的笑容里写满了幸福。

这就是我们丹阳老北门外一带农村不知是哪个年代流传下来的风情、习俗。你别看这些男人在外面是伺候人的“下人”,回到家乡,他们却要享受一把被人伺候的滋味。他们的妻子终年在家下地做农活、操持家务、养育儿女、照顾老人,如今又要伺候回家来探亲的丈夫,过几天还得把丈夫推到车站去乘火车回城上班,也实在不易啊!可这是祖辈留下来的传统习俗,似乎没人想要改变它。

然而,这样的传统习俗终究还是让时代改变了!“四属户”这个字眼儿早已淡出历史。男人坐车女人推的男尊女卑的习俗,也早已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偶尔回首谈说的一段令当今男子汗颜的风景。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