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籍化工学家许贶吾

核心提示: 许贶(kuàng)吾,字德贶(1895-1954),江苏丹阳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化工界著名的元老级科技人才、化工学家。他的一生,勤奋好学,德才兼备,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体现了许氏家族人的优良品质,值得后辈学习。

许鄂生

许贶吾

民国《时报》刊登许贶吾发明的“胜德”烟嘴广告。

记者 殷显春 摄

 

许贶(kuàng)吾,字德贶(1895-1954),江苏丹阳人。早年就读于天津某大学化工专业,毕业后,为了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探索发展之路,他胸怀大志,跨洋渡海,于二十年代初,先后两次走出国门,奔赴法国留学(当时与周恩来、邓小平等同船赴法勤工俭学),历时八年之久。

在海外漫长的时光里,许贶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最终学有所成。掌握了国外先进的化工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带着丰硕的学业成果,回到国内,就职于上海胜德织造厂,任总工程师。他在厂内带领一批骨干同仁,研制和开发橡胶、电木、胶木、乳酪素和电玉粉等原料制成各种新工艺产品,投放市场后,营销态势良好,赢得同行业的赞许和夸奖。

该厂于1914年,由顾兆桢与合伙人共同创办,生产结边和花边。鉴于所需原料洋沙和人造丝需要依靠进口,成本昂贵,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厂里决定从国外进口机械设备,自办人造丝厂。商定由顾兆桢出资,委派许贶吾再度赴法国考察。许赴法国后,经过认真考察和反复思考,认为人造丝工艺颇为复杂,且设备投资较大,建议改学工艺较简单、设备投资少、且当时日本人还未生产的酚醛树脂制造业为妥。顾兆桢锐意发展新兴工业,决定采纳这个建议。

1920年,许贶吾回国,与厂方拟定建厂计划。顾兆桢决定投资30万元(旧币),在厂内建造一幢三层楼作为厂房。起先称“胜德织造厂赛珍部”,后改称“胜德赛珍厂”,此系上海当时第一家塑料厂,由许贶吾主持筹建并负责技术工作,并向法国订购反应锅、拌料器、水压泵、存气箱和压机等主要生产设备。

1921年投产后,许贶吾以比较简单的工艺,生产出一种树脂,用来制造麻雀牌,也可以练成一种透明体,用以制造各种图章、烟咀和高级电器等。

他还开动脑筋,利用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术,用黄豆磨成粉,加入秘方配制,仿制成一种新型产品——象牙筷。因外形和色泽类似象牙,故称“人造象牙筷”。特点是投资少、价格低、款式好、质量高,能与同类产品媲美(该产品的发明曾获得专利),深得消费者的欢迎。投放市场后,产品销路很好,广大市民争相购买刻有“许贶吾”三个字的“人造象牙筷”,风靡一时。从此,新型的塑料工业开始在国内萌芽、兴起。后来,该厂改名为“上海胜德化工厂”。

1932~1937年期间,由于悉心经营,打开局面,胶木粉由日产几百磅增加到年产1000吨左右,完全改变了依赖进口的局面。“人造象牙筷”等数十种产品,不但在国内市场上占统治地位,还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期间被誉为“胜德化工厂”的鼎盛时期。

在事业发展到顶峰的时期,收入丰厚而致富的许贶吾,没有忘记考虑家族的兴旺和发展。许氏家族第二代“德”字辈兄弟五人,长子德禄早年病逝。留下德贶、德俊、德祺、德佑兄弟四人依序排行,当时,他看到三弟德俊在家乡丹阳经营“存仁堂”药号,运作良好。唯有四、五两弟还有待扶持和发展。为了尽长兄之责,他携四弟德祺从家乡丹阳到“上海胜德化工厂”谋生,作为自己的助手,将先进的生产技术、操作技能和秘密配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使其起步发展。同时,资助五弟德佑赴法国留学,攻读地质专业,历时六年之久。学成后回国,就职于“中央地质调查研究所”(解放后改为“地质部”),与李四光、翁文灏、朱家骅等同仁在一个单位工作。五弟德佑经过自身的努力,最后成为我国三、四十年代有名的地质学家。由于长兄的殷切关怀和竭力扶持,使他在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工厂倒闭。许贶吾失业在家。此间,有人诱以高薪厚禄劝其出任为职,遭严词拒绝。他不愿在敌伪统治下工作,宁可在家自己动手制造各类肥皂、牙膏、雪花膏、花露水等生活用品,廉价投放市场。他曾经谢绝留法好友朱熹先生介绍去大学教书的邀请。他一生立志开发我国的化工事业,曾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乘飞机到大后方重庆、昆明等地会友,共商开办化工企业,由于条件欠缺,无果而返,后曾一度在上海某橡胶厂工作,同时应“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约稿,撰写和翻译各类科技文章。

抗战期间,中共上海地下党为了筹措活动经费,曾派遣留法同窗寻找到许贶吾住地,企盼帮助解决一些活动经费,许欣然答应,曾先后两次无偿捐献部分钱款。

1944年4月,发生了一件大事。许德佑、陈康、马以思三位地质学家在贵州进行野外作业时,遇土匪劫财,后惨遭杀害。噩耗传来,全国震惊。长兄德贶痛惜万分,饮泣不已。在受到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下,他决意离开上海,带领妻儿,搬离“上海新闸路316弄慈孝邨6号”宅,举家迁回丹阳。

1947年,经留法挚友、著名的生物学家朱熹先生介绍,许贶吾到台湾台北市林业试验所工作,任化工科长一职。

1948年,经友人刘三林来访台北时商定,他受聘兼职“香港正光化工厂”技术顾问,适时赴港帮助厂里指导和解决生产技术上的疑难问题,同时择机出面介绍四弟德祺赴该厂工作。五十年代初,转入“香港岺大化工厂”。

解放后,百业待兴,尤其是科技人才紧缺。五十年代初期,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曾与德贶同赴法国勤工俭学时相识)派员到江苏丹阳通过相关组织部门寻找许贶吾,意在请他能为祖国的化工事业作出贡献。当两位联络人获知他已去台湾工作后,只能抱憾而归。

1954年6月,在翻译英文化工资料的过程中,许贶吾由于劳累过度,脑溢血病症突发,抢救无效,去逝于台北,享年六十岁。

许贶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化工界著名的元老级科技人才、化工学家。他的一生,勤奋好学,德才兼备,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体现了许氏家族人的优良品质,值得后辈学习。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