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的积庆院和万寿北禅寺

核心提示: 吕城的惠安寺是明代正统十二年(1447),僧人圆聚募捐后,由吕城名流江福正等人将钱氏功德院的后院崇文院改建的,在吕城称之为南寺。

姜洪斌

吕城的惠安寺是明代正统十二年(1447),僧人圆聚募捐后,由吕城名流江福正等人将钱氏功德院的后院崇文院改建的,在吕城称之为南寺。

殊不知,既有南寺,就有北寺。据明隆庆三年(1569)的《丹阳县志》为底本,参照多部《镇江志》、《丹阳县志》校勘而成的《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中记载:“积庆院,(丹阳)县东五十里,元泰定间僧复兴建立。”民国《丹阳县志》补遗卷中记载:“万寿北禅寺,在吕城镇,即积庆院故址。明嘉靖间改成万寿北禅寺。清娄东王相国掞、侍郎原祈、学士奕鸿、奕明及謩平湖高学士舆,捐置香火田。见康熙《陈范碑记》。”这就是吕城一带说的北寺。

清代道光年间进士黄之晋在《吕城杂咏》一百首中有两首诗为证:

“碑寻旧院说前朝,积庆更名岁已遥。不是钱王两相国,北南寺只草萧萧。”

“为听阇黎百八钟,伽蓝随喜助金容。上方谁占长生位?也抵儒先祀瞽宗。”

第二首诗诗中,注释为:“戊戌岁(1718)北禅寺重修。丙子(1756)助装伽蓝金身一座。闻娄东相国,曾于此卜伽蓝笤有验,故力为振新,今寺中犹设长生木主云。”诗意是指娄东王相国掞,曾到该寺占卜,相当灵验,故他为听万寿北禅寺里的颂经和钟声,出资重新装修该寺,又将菩萨金身,还在寺中设置长生木一块,以求长寿。所有开支,也大致抵上儒生花费在兴建本姓宗祠或办学的钱。

又据黄之晋《吕城杂咏》记载:清康熙年间,陈龙章先生有赠万寿北禅寺重新装修后的住持慧观的诗句:“忆昔梵宫久萧索,板桥霜月罕人迹。”自从镇南宗犹轩学士群临寺院后,禅寺又名声大作。黄之晋书里写到万寿北禅寺又有一名句:“此后惟应数竹坪,我惜诗僧过江去。”特注:“我所识诗僧竹坪,名空相,住北禅寺,后移锡邗上。”诗人在吕城期间,常去万寿北禅寺和西茶庵烧香、品茗,与寺中诗僧和诗。

清代光绪《丹阳县志》续志中又记载:万寿北禅寺“清咸丰年间毁,光绪十五年(1889)汤修庆倡捐重建。”就在这次重建后,经过60年的风风雨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万寿北禅寺又趋向萧条、冷落。

民国24年(1935)民间传说,原该寺一住持,武功高强,寺院大门经常不开,常用轻功飞登院墙进出。为了为装修一新的吕城颜良将军庙重新开光,曾用白羊毫笔蘸鸡冠鲜血,给抬来的颜良菩萨双眼点红,以作开光仪式。

1950年,万寿北禅寺僧人还俗,寺院败落,除三板桥旁的几幢破损寺屋外,院内竹林丛生,野草遍地。这时吕城私立养正中学从河北西面的农民仓库,迁址三板桥旁荒废的万寿北禅寺办学。丹阳县文教科拨发迁校费十石大米,民众又筹集一笔经费,在寺址上新建校舍16间。

至此,万寿北禅寺历史终止。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