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片,当过婚姻之旅的“通行证”

核心提示: 往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丹阳城乡男女谈恋爱以后,亲朋好友往往会很认真地问一句:“拍过照片没有?”而父母向亲友透露子女找对象的进程往往也会很笃定、很自豪地宣布“都已经拍过照片了”!

本报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姜才龙 步玉庭

图为上世纪80年代末丹阳的照相馆和现今的米兰印象摄影基地婚纱照拍摄现场。

记者 溢真 通讯员 慕苏 摄

往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丹阳城乡男女谈恋爱以后,亲朋好友往往会很认真地问一句:“拍过照片没有?”而父母向亲友透露子女找对象的进程往往也会很笃定、很自豪地宣布“都已经拍过照片了”!因为丹阳当年有一个习俗,就是男女“拍照片”就意味着确定关系甚至是订婚,这说明当时拍照片并不像现在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如今哪怕是平时的同学、同事聚会,也会拍出不少张男女勾肩搭背、搂搂抱抱的照片。这也是现在婚纱摄影依然如此隆重的历史渊源。曾在丹阳的照相馆工作的我市著名油画家王钟俭介绍,那时农村男女进城拍照片是很庄重、很严肃的事情,常常一家老小都会跟过来,有时恋爱过程有点磕磕绊绊的,还要在店里先坐下来商定一下这个照片是否要今天拍。当然大多数人还是客客气气、喜气洋洋地就把照片拍了。因此,当时的照相馆也被戏称为“第二婚姻登记处”。王钟俭因为有很深的油画功底,在照相馆主要给照片着色和后期处理,因戴着着色大师名头,他当年也成为省摄影业内最年轻的特级技师,并首创了婚纱肖像油画,将新婚照创作成肖像油画,有多件作品在人像杂志发表。王钟俭当年曾为一位界牌老板画过新婚照油画,不久前,他请王钟俭再为他们夫妻俩画一幅结婚30周年纪念油画。可见那时拍新婚照的认真和份量,其程序感和仪式感多年后仍有延续的价值。

近闻:婚纱摄影这种说法在丹阳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先是不叫照相馆了,改成影楼,后来又有摄影棚、创作室、室内实景基地等多种叫法,名称也大多欧化。如今,又是“工作室”大行其道。中山路上的米兰印象婚纱摄影经理徐磊近日正忙于七夕优惠活动,他介绍说,在最好的年纪留一组美美的、高大上的婚纱照,是现在的年轻人简单幸福又值得纪念的事。时下的婚纱摄影机构不仅要努力让婚纱照变得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意境化,还需提供多元和专业的定制化服务。如米兰印象作为我市一家有影响力的专业影像机构,努力为每位客户提供个性化、风格多样化的量身定制以及精致服务。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实力派摄影团队使米兰印象的婚纱摄影、个人写真、宝宝照、孕妇照、情侣写真、闺蜜照、全家福等作品凸显个性化风格。为打造独一无二的婚纱作品,让每对新人都能体验的真正高品质服务,加盟了苏州、上海、南京等多家摄影基地,并开展三亚、青岛、厦门、丽江、大理、普吉岛、苏梅岛、巴厘岛、马尔代夫等国内外旅拍,提供婚礼策划、宝宝宴策划、司仪、摄像、摄影、跟妆、婚礼现场布景、音响、灯光等项目也延伸了摄影机构的服务内容。如今的婚纱摄影也许较过去少了一些庄重和严肃,但多了浪漫、时尚和优雅。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