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鸣秋

核心提示: 入夏听蝉鸣,立秋捉蟋蟀。蟋蟀是报秋的使者,又似一位守信的生灵,当“立秋”时至,声声“唧唧”轻唱中,凉风四起,秋意渐浓。

■陈树庆

入夏听蝉鸣,立秋捉蟋蟀。蟋蟀是报秋的使者,又似一位守信的生灵,当“立秋”时至,声声“唧唧”轻唱中,凉风四起,秋意渐浓。

立秋,乡下人常会捉几只蟋蟀放进高粱杆皮扎成的三角笼子里,挂在自家窗棂上,庭院的树木上,蟋蟀声、庭院、明月,让夜阑秋凉平添几分静谧与温馨的田园味。蟋蟀是乡村随处可见的虫子,草丛、玉米地、颓垣败瓦和杂草丛生之处最多。秋天,庄稼地的粮食收割完,蟋蟀没了天然屏障。走进庄稼地,“唧唧”清脆,明澈的蟋蟀叫声,唱得人心里轻松与快慰,平展舒泰,听着听着,止不住就念起“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的诗句。我们拿着瓶子去庄稼地抓蟋蟀玩。抓蟋蟀不能心急,讲究技术,眼睛盯着蟋蟀,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慢慢蹲下来,手指并拢,手背拱起,照准蟋蟀捂上去。蟋蟀就跳入在手中,装到瓶子里,封住瓶口就行。抓回来的蟋蟀拿到院子里,一帮小伙伴围着,把两只蟋蟀倒入桶里,用小毛刷轻轻一动触角,开始了斗蟋蟀,欢笑声一片。明朝诗人王醇有首《促织》诗,“风露渐凄紧,家家促织声。墙根童夜伏,草际火低明。入手驯难得,当场怒不平。秋高见余勇,一忆度辽兵。”写儿童捉蟋蟀的稚态,颇有意趣。对于小时候逮过蟋蟀的人来说,那是一种很有意味的回忆。

夜晚的村庄是蟋蟀的世界。吃过晚饭,坐在炕头上,当日间的喧嚣渐次隐退,月光如水一样泻下来,蟋蟀开始了它的演出。时断时续,时高时低,缠绵悱恻,婉转动听,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开始由低到高,最初是独奏、悠扬,犹如小提琴的前奏,渐渐激昂起来。这边一声声,那边一曲曲,撒着欢儿相互比赛一般,你唱罢,我再起。一声声浅唱低吟,轻轻聚拢,又悠悠散去,仿佛轻如薄纱的月光,在瓜果喷吐的芬芳中弥漫开来。蟋蟀也有唱累的时候,它们会停上片刻,夜似乎静下来。但总有个别不合群,三三两两地还在那里响着嗓子,“唧唧”,一声声地喊着,唱着,一点一丛,仿若三两个星星眨着眼,一闪一闪地显出自己的特别来。如秋月般明亮,凉意沁人又曼妙动听,唱得人心里一漾一漾的。听着听着,心里的樊篱郁结让声声虫鸣洗涤得踪影俱无而平展舒泰,那种释然后的轻松与快慰让人受用。整个乡村扔进了一场此起彼伏的音乐会里。穿过深夜的歌声,是温馨浪漫的乡村小夜曲,蟋蟀的声音成了催眠曲,伴我酣然入梦。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蟋蟀吟唱是秋日已至的象征,代表一种意象,往往与悲秋有关。秋虫当中,蟋蟀最逗人,唱的歌也最动听。月光透过窗棂,照进室内,蟋蟀的鸣声,有一种月光的清凉。没有蝶舞的张扬,悄然于草丛石隙间吟唱,让夜阑秋凉平添几分静谧与温馨。人,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高高低低的“唧唧”声从千年的古韵中飘来,纯净,明透,让人心澄目明,心旷神怡。哦,好一只秋天的虫子!

蟋蟀声起,那些抓蟋蟀的日子,又渐渐忆起。一声声浅唱低吟,从窗下的草丛中传出蟋蟀的轻唱,先还怯怯的,试了两声就大大方方唱了出来,知道秋已到,该上场了。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