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在改革开放春风里

——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十六载蝶变之路

核心提示: 从百废待兴的1978年到繁荣昌盛的2018,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四十年。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宏大事业的成功实践。数十载岁月如歌,改革开放让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曾经的城市郊野实现了华丽蝶变,也为每个开发区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报记者 丽娜 蒋玉 通讯员 开轩

记者 丽娜 蒋玉 通讯员 开轩 摄

核心提示:从百废待兴的1978年到繁荣昌盛的2018,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四十年。

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宏大事业的成功实践。数十载岁月如歌,改革开放让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曾经的城市郊野实现了华丽蝶变,也为每个开发区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次经过开发区街头,邵长荣总喜欢摇下车窗,看道路两侧的大楼向车后掠去。“就像当初襁褓里的婴孩,转眼长成20多岁的小伙子,看在眼里,怎不欢喜!”

已从丹阳开发区管委会退休的邵长荣,亲眼见证这个“小伙子”呱呱坠地——1992年,丹阳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从此,“开发区”这一新名词,悄声潜入丹阳人心里。

二十六载砥砺前行,开发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成长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进阶之路,留下一串串完美脚印

崛起于1980年代中期的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与首批先行者相比,丹阳开发区的启动晚了十年,但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领跑者。

1994年1月28日,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搭上了改革开放的高速列车,从万亩良田到高楼林立,从阡陌交通到车水马龙,二十余载的开拓创新、拼搏进取,让开发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深圳原来是个小渔村,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因为他们进行改革开放。1991年,丹阳在深圳开了一个招商引资大会,大会回来之后就响应邓小平的号召,开始规划成立开发区。”原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邵长荣回忆,一开始,开发区的规划是11平方公里,包含荆林五个大队、大泊五个大队、云阳镇一个双庙大队,一共是11个大队,这些大队工业基础薄弱,基本上全是农田和桑树田。

当然,开放、拼搏的历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成立之初,资金短缺成为开发区启动建设的最大障碍。

然而,眼前的困难没有吓退敢想敢干的开发区人,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乡镇的帮助下,开发区确定目标,上下一心,先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做起,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区基本上就把大部分道路通了。

原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裴树南说,既然成立了开发区,就要把它建设好,各方面都要高标准要求,只有基础设施到位了,才能规划一些可以承载大项目的园区,开发区的发展才能一步一步扶摇直上,自给自足。

就这样,凭着一任接着一任的创业激情,经过二十余载的发展,开发区完成了从城市郊野向丹阳新城区和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华丽蝶变。

亲自参与、亲眼目睹、亲身感知开发区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这也让开发区的老一代建设者们倍感欣慰、倍感振奋。

如今,开发区以沪宁高速公路为轴线,南部片区为核心建成区,不仅是丹阳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更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及众多党政机构和职能部门机关所在地。目前,已经形成具有中等城市功能的工业、商贸、生活城市经济区,交通路网完善,商贸发达,吾悦广场、汇金天地、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等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使丹阳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美丽图画,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北部片区是开发区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和新兴产业集聚区,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等多个产业板块。拥有恒神碳纤维、大力神、奇一等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未来5年内,以复合材料为主导的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将被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能源则包括以乐能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新医药则以生命科学产业园为代表,包括鱼跃医疗、沥泽医药、云阳药业等在内,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医药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园区之一;精密制造包括仅一公司、吉凯恩等在内的众多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企业。东部片区以水晶山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呈现丹阳优美自然禀赋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西部片区打造以练湖为核心的城市森林和市民休闲花园。

“现在开发区发展得很不错,经济增长点非常突出,很多大型企业已经进驻了开发区,住宅区也是楼房林立,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当时来比,那是天翻地覆的变化。”邵长荣激动地说道。

脱贫致富,百姓获得感更多

如果说,开发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好像一张张幻灯片,在群众脑海中闪过,那么在这其中,车站社区无疑是鲜明夺目的一张。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被大众划归于“穷区”的车站村便已开启了“智取”致富的征程。

“先是开办了车站综合五金厂,‘消化’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解决了部分干部的工资问题。后来随着形势转变,又凭借紧挨火车站的地理优势新建了康乐饭店(旅社),1980年正式开业,为来往旅客提供吃饭、住宿的便利。”时任车站村村会计的胡小锁记忆犹新地表示,由于康乐饭店门前宽敞且人流量大,诸多在康乐吃饭、住宿的眼镜商贩渐渐在此形成了眼镜买卖的小据点。

“后来,由于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为了便于管理,我们经多方协商推进,最终在附近九曲河岸边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辟出了1300多平方米的地方,引导所有眼镜商贩聚集于此。而这,也就是华阳眼镜市场的雏形。”1986年,华阳眼镜市场正式挂牌开业,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更经历了五次扩建,直到2014年5月拆除正式并入中国丹阳眼镜城。

赚取社区的第一桶金后,“车站人”不断与时俱进调整思路、最大化发挥地理优势、利用既有资金盘活资产等“智举”则进一步壮大富足了集体资产。2003年,为了方便周围村民,新建了华阳菜市场;2003年至2006年期间,将村中的塘、沟、荒地等闲散土地全部利用起来,建设了一批标准厂房;2007年,经过缜密调研、选址,动工建设了朝华模具城,并于2008年年底正式招商……现在,社区集体固定资产已达2亿余元,去年经营性收入超过了1000万元。

除此以外,处于城市和乡村交界的村子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换了模样。

“1986年,我从部队回到家乡;1994年10月,当选为当时还是高楼村的党支部书记。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上自来水,道路也坑洼不畅。为此,我上任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修路、接水,搭好高楼的发展‘舞台’。”高楼社区“当家人”丁金平告诉记者,修路和接水,是他上任后干的头两件大事。为了筹集资金,丁金平除了发动村民集资外,还四处跑企业、找关系,游说在外经商的高楼能人捐款,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可谓“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也正是凭着这股坚持,当时的高楼村提前完成了村道硬化、绿化工程,并成为原先所属辖区——大泊镇内通上自来水的“第一村”。

路好了、水有了,如何在此基础上发展村级经济,带领村民们真正摆脱头上“欠发达”这顶帽子?1996年,随着沪宁高速公路大泊出口站建设完工,高楼将目光瞄准了毗邻高速公路大泊出口这一区位优势,规划打造村级工业园招引大项目。2000年,在积极发动党员、干部集资,将村里旧房改造成为标准厂房后,村干部到处跑项目,引进外来老板投资办厂。鑫宏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丁金平引进的一家企业,如今在高楼发展已经颇具规模。之后,借助区域重新划分带来的政策扶持,高楼开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先后成功引进了尊龙光学、彤明高科、金鸿铜材等我市一批喊得出名字的大企业。截至2017年底,社区引进大小工业企业40余家,年工业销售近10亿元,集体投资建成标准厂房累计达4万平方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富裕村标准。

而曾经被戴上“偏、远、穷”帽子的乡村,也在这些年悄悄变了脸。位于开发区东北部的建山村,就是其中之一。

该村由黄连山、陈山、土门口三个村合并而成,属丘陵山区,以种植苗木、花草、粮食为主。然而,连绵的山峰赋予优美风光的同时也曾阻断了村里的发展道路。

直到2010年6月,市里传出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项目要落户开发区的消息,建山村第三任书记丁志峰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这个项目是市里最大的农业开发项目,如果能拿下这个项目,对于建山村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在丁志峰的带领下,建山村主动出击,积极向上级部门宣传建山村人少地多、山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全村的不懈努力下,国家级森林公园项目最终落户在了建山村。之后,考虑到要让建山村发展,就必须盘活土地,集中经营管理,村里又分别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耐心细致地宣传土地流转工作。通过重新丈量、分配,全村12000多亩土地全部实行了流转,并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目前,建山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已从原先的不到30万元,跃升到140万元。“现在再也不愁没收入了!不仅有分红,还能种些苗木,日子过得美滋滋。”唐锁发感慨道。

腰包鼓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才更有底气。目前建山村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600余万元,新建了文体广场、休息凉亭、水面景观,对村内主干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并铺设了沥青,支路小巷全部硬化,新建污水处理设施2座,铺设雨水管网3800米、污水管网4200米、窨井445个,清理乱堆乱放、农业秸秆、鸡棚猪舍等积存垃圾6000余车,架设路灯140盏、草坪灯150盏,墙面出新70000㎡,拆除破旧房屋101间2800㎡。经过提升改造,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

更高质量发展,迈向赢得未来新征程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丹阳撤县建市30周年。如何走好开发区接下来的路,副市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黄俊杰表示,下一步,开发区要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当好丹阳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奋力开启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新征程,努力谱写新时代开发区发展的新篇章。

“实体经济是开发区立身之本,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大力培植新能源、新材料、健康医疗等新兴产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做强已有企业,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引更多的龙头型、领军型企业落地。同时,克服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压力,不断改造提升眼镜、森工、汽配、五金工具等开发区传统产业,鼓励自主创新,通过产品升级换代,推动产业精品化、品牌化,最终达成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黄俊杰说道。

与此同时,开发区将进一步优化共建共享的民生环境、精简高效的政务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发展惠民,因户施策,打赢扶贫攻坚战;扎实推进环保“263”、“116”专项行动,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大幅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此外,开发区还将大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好队伍作风效能建设,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统筹施策能力、抢抓机遇能力、依法执政能力、防控风险能力,健全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惩防体系,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实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开发区官网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