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大麦粥

核心提示: “丹阳大麦粥”于2008年6月被丹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丹阳市级非遗项目。

“丹阳大麦粥”于2008年6月被丹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丹阳市级非遗项目。

农谚云:“芒种到,割麦无老少。”大麦与丹阳人民结缘根深蒂固。《丹阳县志·风土》载:“大麦、长芒、白粒,早熟者曰‘三丹黄’。”《本草纲目·谷部》载:“大麦味甘,性温,微寒,无毒。”丹阳大麦粥又名“米见儿粥”,《丹阳县续志》记载:“麦粉为粥,富家犹然。”清朝我县吕城人黄之晋有《麦粥》诗云:“古风唐魏俭犹遗,麦粥齑汤户户炊”。据考证,丹阳大麦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说起这大麦粥的不寻常,历史上还有一段典故:丹阳是座江南小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因此这里早年的水运颇为发达。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带着文武百官后宫嫔妃,乘着龙船浩浩荡荡地沿着京杭大运河南巡。一路上经过各个大小州县,各级抚台县官们无不拿出当地最奢华的美味佳肴来迎驾,生怕有半点怠慢。巡着巡着,船队来到了丹阳境内。这可急坏了这里的县太爷。因为当地贫困,县太爷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拿什么好饭好菜来招待皇帝一行。实在没有办法,他灵机一动,派人烧了一大锅当地百姓家中的主食:大麦粥。希望能给皇帝尝个新鲜。没想到,乾隆一尝,果真龙颜大悦,此粥不但麦香浓浓,而且十分可口,于是下令赏赐百官,并破例在这个江南小城多停留三日。吃多了大鱼大肉,乾隆偶尔尝到这样清香爽口的大麦粥当然是惊为天物,但要是三天顿顿都以此为食,乾隆可就受不了。到了第二日,一干人等就已是饥肠辘辘。只是皇帝金口玉言要在此地停留三日,总不能出尔反尔。于是,乾隆与嫔妃大臣们只能喝了三天三夜的大麦粥。临走,乾隆颇为感慨地发出一句话:“丹阳,可真难过啊!”这句话后来传到民间,传来传去,竟成了:丹阳人可都是大麦粥命啊!且不论这传说的真假,大麦粥倒的确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几乎每家每户的早餐桌上都少不了。这大麦粥的熬制还颇为讲究。大麦粉是用大麦或元麦磨成,熬粥时,取一碗清水,加入两小勺大麦粉调匀,当白粥煮开时,一边用勺搅拌,一边缓缓注入。再用刀切少许食用碱撒在粥中,用来提炼香味,当粥色微微泛黄时,便可食用了。开锅后,那叫一个香啊,真是令人食欲大增。若是再配上当地香甜爽脆的罗卜干,那可真是美得不行了!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