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才:用爱托起妻子的生命

核心提示: 7月19日中午,骄阳似火,在这“烧烤”的季节,开发区建山陈山村75岁的蔡金才坐在自家房屋的大堂,端着一碗豆腐,一勺一勺地送进坐在轮椅上的老伴的嘴里。

本报记者 丽娜 蒋玉 通讯员 刘鑫炎

 

7月19日中午,骄阳似火,在这“烧烤”的季节,开发区建山陈山村75岁的蔡金才坐在自家房屋的大堂,端着一碗豆腐,一勺一勺地送进坐在轮椅上的老伴的嘴里。两人旁边,一台老式风扇慢悠悠地转着,给他们带来了炎炎夏日里难得的清凉。

蔡金才的妻子名叫徐美花,和他同岁。婚后,夫妇二人养育了一儿二女,眼看着日子平凡喜乐,然而,苦难却降临了:他们唯一的儿子去世了。关于丧子之痛,蔡金才不愿多提,更多的,是对徐美花的心疼。

2000年,徐美花的大脑和小脑都萎缩了,加上动脉硬化,一向能干的她出现了手抖的症状,接着病情便急转直下,不仅双腿无法行走,浑身更是没力气,只有喉咙尚能勉强吞咽,一天的饮食起居都要靠蔡金才手把手地照顾。由于没有劳动收入,蔡金才和老伴省吃俭用,两人最常吃的就是豆腐,价格不贵又软乎,连汤带水的适合老伴吃,而老伴的每顿饭都要吃近一个小时。由于徐美花的嘴巴难以合上,蔡金才便给她戴了一个围嘴,围嘴兜里放一块毛巾接老伴流下的口水,尽管如此,蔡金才仍要给老伴擦嘴无数遍。

床和轮椅,是徐美花日复一日待的地方。每天,她都在这两处“来回折腾”,待的时间久了、不舒服了,她就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告诉蔡金才要翻身了,这些在旁人听来无法理解的语气词,也只有蔡金才能够明白其中的用意。一天的疲劳过后,本该进入梦乡的夜深时刻,蔡金才却难以睡个好觉,原来,徐美花几乎每隔两小时就要翻身一次,长此以往,蔡金才养成了失眠易醒的习惯,睡眠质量大大降低。尽管如此,蔡金才白天却仍然没闲着,除了为徐美花准备一日三餐,每隔一段时间还要骑上电动三轮车去埤城买药。

环顾蔡金才的家里,电动三轮车是他为数不多的值钱物件,但他买三轮车的初衷是为了老伴。原来,虽然生活已经捉襟见肘,但他担心老伴日日在家无聊,便想出了骑车带她出去转转的点子。如今,这辆车成了蔡金才往返埤城的工具:老伴有便秘的毛病,需要每周吃一包药,为此,他经常骑20分钟到埤城买药。女儿担心蔡金才的交通安全,告诉他可以帮忙代买,可蔡金才却摇摇头拒绝了:“女儿也有自己的生活,我现在还能动,尽量不麻烦她们。”

前段日子,一年到头几乎不出远门的蔡金才抽空去做了体检,由于担心独自在家的老伴,回来的路上,一不小心跌了个跟头,尽管疼痛难忍,但他没有告诉女儿,也没有及时就诊。一个礼拜后,女儿才从表姐的口中得知了父亲摔跤的消息,赶去看望时,蔡金才的膝盖已经浮肿,最终去医院动了手术、挂水才有所好转。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蔡金才的两个女儿常常过来看护母亲,去年,还重新装修了父母两人居住的房间,不仅装上了空调和热水器,还铺设了地板,尽自己所能地照顾他们。

陷入生活困境的蔡金才,并没有失去助人为乐的热情。如今在村里住的都是年纪较大的人,有时候邻居家漏雨,蔡金才二话不说就去帮忙补瓦片,去埤城时也会给邻居捎带点东西。

18年来,蔡金才始终悉心照顾瘫痪的妻子,用痴心坚守,传递“不离不弃”的温暖。他说:“只要自己能动,就一定要照顾好妻子,同时也让女儿安心。”

蔡金才给妻子喂饭。

记者 丽娜 蒋玉 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