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剃须刀架使用六十多年

核心提示: 1951年上半年,丹阳县人民政府将没收敌人财产中的衣服用品进行折价处理

■路志高

 

1951年上半年,丹阳县人民政府将没收敌人财产中的衣服用品进行折价处理,卖给机关干部,所有处理品都放在礼堂一排排的桌子上,上面贴了价格白纸条。那天上午9时,门一开,我进去买了一件黄呢制服后,就到别的桌子上去看是否有合意的东西。我看到一个黑色长方形小盒子,标价五角(旧人民币五千元),我打开一看,里面有块小镜子,还有两样小物件。我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东西,就问边上的一位同志。他告诉我,这是保险刀(即剃须刀)的盒子,里面是保险刀架配上刀片,就可以刮胡子。我觉得很新奇,就买下了,当天下午,我就去百货店里配了刀片。第二天早上我洗过脸,嘴边抹点肥皂水,用装好的剃须刀试刮一下胡子,一刮真灵,细胡须刮得干干净净,心里非常高兴。别的同志看到后,觉得是新鲜事,也经常借去刮胡子。

我的爱人是小学教师,1959年调到城镇小学工作,有一次我刮胡须时,她要我用剃须刀为她修面和刮后颈上的短发,我高兴地照她说的做好了后,她用镜子一照,非常满意,随即又向我提出:“以后你给我剪头发好吗?这样就可以省下理发钱。”我答应可以先试试。第一次给她理发时,像理发店一样,先剪发,再洗头、修面、刮后颈短发,完毕后,她拿镜子一照,笑起来说:“你把头发剪得像锯齿,长短不齐,要重新修剪一下。”我又细心地修剪好,她又用镜子照了一下,点点头,鼓励我几句。从此以后,我就成了她的“专职理发师了”。1962年,她到百货公司去买了一把剪头发的剪刀,有了剪头发的专用工具,剪发就得心应手了。我一般每个月为她理一次发,半个月刮一次短发,有时她参加文艺演出活动时,还要我为她修剪一下。这把剃须刀,夫刮须妻刮发,不知不觉就用了60多年,刀片换了几十片。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妇女到理发店去烫发美容,我曾动员爱人也到理发店去烫发,潇洒一点。她听了不高兴地说:“到理发店去烫一次发要十几元,我还是我,又不会漂亮点,何必浪费,而且烫过一次,不继续烫反而难看。”因为她坚持不去理发店烫发,所以几十年来,我给她理发,都是夏天剪得短一点,冬天留得长一点的老式样。

2006年,在又一次为爱人理发后,我将剃须刀架上的刀片拆下来清洗时,不慎刀架柄滚落到地砖上,刀柄折断了。我拾起来说,这把刀架已用了几十年,今天跌断了,我去买一把新的来用。她拿去一看说,不用买新的,用透明胶带卷一下,连接好,照样可以用。我用透明胶带卷好之后,试了一下,还很牢,就没有去买新的,继续使用直到她因病于2013年10月住进市康复中心(2014年4月病逝)。

光阴流逝,转眼已过去60多年,当年我还是小伙子,而今已为白头翁。我的这把小小的剃须刀架只是普通的小工具,我就为妻子理发用了53年,前后用了62年,这是我们夫妻情深的纪念品,也可称得上是我们家勤俭节约的家风纪念品。如今物在妻已逝,睹物思人,往事历历在目,过去几十年的美好时光,将永远留在我心中。

(本文获征文二等奖)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