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摄影发烧友老夫妻的运河情

核心提示: 清晨或傍晚,人们总会看到一对七旬夫妇漫步于运河边,他们手持相机,看闲心散步的老老少少,拍摄运河风光中的点点诗意,享受生活带来的恬淡闲适。这是一对志趣相投的夫妇,更是拍摄运河风景长达10余年,与运河系上了“月老红线”的“运河记录者”。

 

1

张福来指导老伴使用相机  记者 萧也平 摄

3

“快拍,那里的景色真不错!”  记者 萧也平 摄

2

张福来夫妇正在拍摄运河风光  记者 萧也平 摄

施工队正在挖掘河道  张福来 摄

工人们正在运河两畔安装护栏  张福来 摄

大运河畔夜景迷人  张福来 摄

华灯初上,运河旁灯光熠熠  张福来 摄


清晨或傍晚,人们总会看到一对七旬夫妇漫步于运河边,他们手持相机,看闲心散步的老老少少,拍摄运河风光中的点点诗意,享受生活带来的恬淡闲适。这是一对志趣相投的夫妇,更是拍摄运河风景长达10余年,与运河系上了“月老红线”的“运河记录者”。

张福来老先生自退休开始就热衷摄影,为此在老年大学报了个摄影班,现在不仅担任老年大学摄影班的班长职务,也是老干部摄影协会会长,还是江苏省摄影协会的会员。对于摄影,张福来老先生满怀热情、全心投入,这种热情也带动了他的老伴张梅青女士。自此,夫妇两人各持一部相机,共同谱写美丽的运河画卷。

运河在丹阳穿城而过,流经城区,两岸是非常宝贵的城市景观资源,是活的物质文化遗产。运河更是一首史诗,是一卷美不胜收的画轴,早晨,它满河朝霞、灿若云锦;夜晚,它华灯齐放、流光溢彩。10多年来,张老先生用镜头记录运河的历史变迁,时光荏苒,人和景都在变,却唯有河面依旧宽阔,河水依旧沉静。从古流到今,从冬流到秋,滋养了一方水土一方人。谈及多年来拍摄运河的不变初心,张老先生表示:“我家就在运河边上,天天在运河边上走,看惯了南来北去的航船,面对运河两岸的美景,总是有种油然而生的特殊感情,让我拿起相机就再也放不下了。”欣赏张老先生拍摄的运河风光,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于运河的喜爱,运河就像是他正在成长的孩子,每一面、每一个角度都有他用心拍摄的身影,张老先生的作品构成了运河的“成长纪念册”。

苏南运河丹阳城区段景观项目于2017年开工建设,这个工程对于改善丹阳市区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张老先生得知苏南运河丹阳城区段景观改造项目的情况后,去运河摄影变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在张老先生看来,用镜头把运河改造的全过程拍摄下来,将其作为一个历史记载和历史记录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工程建设至今,张老先生已经拍摄了200多幅作品,从运河栏杆改造、挖掘河道、地面铺设、植树绿化的各个阶段,到每一个为建设运河而辛勤劳动的工人,张老先生都用心地记录了下来,他见证了运河每一点一滴的改变。

“千年大运河,深厚大文化,运河大发展,丹阳大手笔”,张老先生十分感慨,他说,这次运河的景观风光带建设不仅打造了苏南运河长廊的闪光名片,更是政府为百姓做的大好事,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实事。市民彭小姐告诉记者,运河景观带建成以后,只要有空闲,她就会和家人一起去运河边上散步看夜景,既锻炼了身体,也增进了家庭和谐关系。现代社会工业发达,城市热闹喧嚣,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忙碌一天后满心的疲惫总要寻一个宁静之所排遣,这悠闲美丽的运河恰是人们休憩的完美港湾。

历史的长河静静流淌,悄然中改变着我们周遭的景致,我们置身其中浑然不觉,唯有对生活、对这片土地怀有最诚挚的热爱,细细追思,沉沉怀想,才能在这沧桑变化中嚼出最甘甜的味道。与其说张福来夫妇手持相机是在记录运河变迁,不如说他们是在记录生活中的美好,记录正被人们日益抛却的心灵上的宁静。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