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微信朋友圈,对父母屏蔽or开放?

核心提示: 日前,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听侄女谈起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的近况时,市民沈女士才知道自己成了孩子的“圈外人”,这让她十分沮丧。

本报讯(记者 马骏)如今,许多中老年人都学会了用微信,想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过,有一部分人的朋友圈却屏蔽了家人,特别是父母。日前,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听侄女谈起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的近况时,市民沈女士才知道自己成了孩子的“圈外人”,这让她十分沮丧。记者调查了解到,实际上,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对自己的父母屏蔽信息内容,并不少见。

孩子们说:

屏蔽背后,不想让父母担心和干预

“我平时很少发朋友圈,朋友圈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发泄渠道,而不是为了给其他人看。”“90后”市民小许告诉记者,之所以屏蔽了父母,是因为自己朋友圈里经常会有一些负能量的内容,不希望父母看到后担心。如果是开心的事情,他会当面交流或打电话与父母分享,并不需要经过朋友圈这个渠道。“与爸妈之间,不需要通过朋友圈,而应该多陪陪他们,多和他们聊聊天。”小许说道。

与小许有着相似心理的市民小陶总是秉着“报喜不报忧”的心态,并不完全把交流的窗户关严。“我一般只会在宣泄负面情绪时屏蔽父母,而正能量的生活状态,并不需要屏蔽他们。”小陶认为,父母想看儿女的朋友圈是可以理解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分享方式。

“我对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我不喜欢父母对我的生活评头论足,过多干预,所以我会选择将他们屏蔽掉。”“95后”小袁认为朋友圈就是向朋友们分享、展示的平台,而和父母沟通可以采用视频、电话等方式。

“我和父母就像朋友一样,没什么好隐瞒的,也不用遮掩,从没想过屏蔽这件事。”市民庄小姐说,她是个性格乐观的人,从不在朋友圈里发一些情绪低落的文字。不论父母还是朋友,都能从她朋友圈里感受到积极、阳光、向上,“哪怕真的心情不好,也会一个人消化,实在撑不住,就找父母聊聊天,听取他们的建议。”

父母们说:

从朋友圈了解孩子,不希望被屏蔽

得知自己被女儿的微信朋友圈“屏蔽”后,沈女士虽然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感慨女儿长大了,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会有一些失落,但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沈女士表示,自己并没有要求女儿对自己开放朋友圈,她想着,孩子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主见,只要平时不与自己疏远就可以了。

市民高女士说,她儿子并不会把所有事情都发到朋友圈,也没有屏蔽父母。高女士表示,有时候她会看到儿子将一些不开心的文字发到朋友圈,她经常都会在下面留言,给儿子加油鼓劲。

“其实我也挺理解的,他们这一代人生活压力大,男孩子就更难了,很多事情都会放在心里,我倒是希望他能通过朋友圈去发泄发泄,不要憋在心里,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不会主动去问他,毕竟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我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处理好自己的难题。也许是因为这种默契,孩子从来没有在朋友圈屏蔽过我。如果屏蔽了,可能会有些不开心。”高女士笑道。

大家说:

父母应开放心态,孩子也需多关心父母

“朋友圈屏蔽父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每个年龄对事情的看法、生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市民在受访时如是说。

“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对父母进行屏蔽的话,父母首先应该反思自己对于孩子是不是关注过度了。”市民陈先生认为,父母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独立空间。子女在朋友圈对父母进行信息“屏蔽”,其实也是孩子想要独立的一种表现。作为父母,应该对子女的“离开”做好准备。这种“离开”,一种是空间环境上的离开,而更重要的,其实是心理上的“离开”。父母应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圈子,正确看待孩子成长后的这种“离开”。亲情并非控制,家长应当更尊重年轻人自己的想法。

面对这一问题,也有市民还指出,年轻人应该对父母更加的理解和体贴。

市民曹女士认为,作为父母,适当地了解孩子的近况,并通过朋友圈增进相互的沟通,能更好地促进亲子关系。作为子女,在与父母成为朋友的这条路上,可以更加主动一些,“如果说是因为害怕引起误会而屏蔽父母的话,其实一定程度上也证明是我们年轻人自己在偷懒。父母他们对于现在的流行文化流行词没有这么清楚,这些都是通过解释可以教会他们的。如果什么都懒得去解释,那么双方的共同语言会变得越来越少。”曹女士表示,父母应提高对孩子的容纳度,保持开放的心态,适当放手,允许孩子去探索、尝试不一样的事情,子女也要多关心父母的感受。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