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新骗局,专盯老年人

让老人远离诈骗我们能做些什么?

核心提示: 让老人远离诈骗我们能做些什么?

本报记者 魏裕隆

案例1:

杭州56岁的陈阿姨在爱福家养老服务机构购买了50多万元的养老产品。上个月中旬传来消息,公司董事长涉嫌跑路,陈阿姨的钱泡汤了。据估计,仅陈阿姨所在的门店,就有会员三四百人,多以老年人为主,他们最多的投入了上百万元。以投资养老院为名向老人推销理财项目,一个月后人去楼空;老人被骗将房产抵押给高利贷公司用以投资理财,结果血本无归……这些案例,无一不在提醒大家关注老年人被非法集资诈骗这一问题。(6月21日《钱江晚报》)

案例2:

去年,我市某老人参加了某健康咨询服务公司的活动,投资了一款理财产品,只要投1万元以上,年利率有12%,公司业务员还承诺一年后退还本金。除了利息收入,公司业务员还跟她说,如果介绍其他人参与,投一万元奖励100元介绍费。经不住业务人员的软磨硬泡,看到有不少老年朋友也投了5万到10万元,她便投入了1万元进行所谓的理财,并签订了一份合同。后来该公司大门紧锁,人去楼空。(2017年7月6日《丹阳日报》)

近几年来,老人被骗之事时有发生。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让老人远离骗局,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老人为何被骗?缘套缘贪缘“虚情”

老人为何被骗?诈骗分子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和老人辨别能力低、防范意识薄弱等有关。尽管有些老人在巨额投入前,也尽自己所能做了“功课”。比如观望三四个月才出手,比如先少投一点,比如先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他们觉得已经慎之又慎,尝到甜头,没有感到危险,而继续投资,最终“深陷泥潭”,有的甚至血本无归……

老人为何被骗?与盲目追求高回报的欲念等相关。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发布,其中透露:超过95.5%的调查对象目前(或计划)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养老投资、理财。但是,超过30%以上的调查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有上当受骗的经历,其中部分人群受骗金额较高。老年人是遭遇诈骗的“重灾区”,其受到诱骗的最主要因素是轻信“高回报”。前年发生在我市的“统资联”等,短期分期返还本金利息,诱之以利,一传十、十传百,以滚雪球形式,骗取更多人集资;还有些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得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公司业务员冒充保险公司客服,随机拨打电话、发短信联系保险公司投保客户,诱骗客户提前退保,转而购买该公司非法理财产品,并承诺年化8%至10%不等、保本保息的固定收益。

老人为何被骗?与虚假的“温情关怀”等相关。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年轻人越来越忙,老人的孤独感与日俱增。子女未能提供老人内心真正需要的陪伴“滋养”,也为骗子留下了“乘虚而入”的空子。老年人一般退休在家,身边缺少温情陪护,一旦被诈骗分子召集听讲座,就容易走进诈骗分子设计的圈套。尤其是受到诈骗团伙的“温情关怀”以及推销现场疯狂购买投资产品或“保健品”氛围的感染,就容易盲目跟风,掏钱就买,不知不觉地被诈骗分子来个“骗你没商量”。

如何预防上当受骗,设定底线筑篱笆

设定受益底线。每个人都要设定一个投资的受益底线,别人承诺的并不是越多越好。目前,我国央行一年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是1.50%。老人如果一旦发现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积极举报。最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表示,“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他也提醒要让潜在的金融诈骗受害者认识到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避免被高收益迷惑。你看中他的高回报,他看中的却是你的本金!

与时俱进筑篱笆。郭树清也提醒投资者要自担投资风险而开始转变思维,学习和接受金融知识,学会审视判断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投资产品,防范上当受骗。老人同样也要与时俱进,学习再学习。长期地阅读这类书籍对防范意识会有明显的提升。反电信诈骗系列电视+网络大电影之《猫鼠游戏》、《不可饶恕》、《陌生号码》、《情爱迷局》和《邪恶来电》等,建议老人观看。老人还要接受“老脑筋跟不上新形势”的事实。要认识到政府不是包办一切的保姆,不要看到营业执照就认为是政府认可了的公司就保险。老年人遇到来路不明的电话或手机短信,应及时挂掉电话,不要回复手机短信。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向对方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码、存款、账号、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资料。如有疑问,可以向亲戚、朋友、子女求证核实;可以学习了解银行卡使用常识及相关知识,保证银行卡里的资金安全。老年人也多看看新闻,多接受一些法制教育,提高自身的防骗能力。

亲情陪伴不可少。被骗出事后,许多老人选择不告诉子女,而是独自默默承受,因为发现被骗后,通常老人的心里会极度焦急、自责和内疚。这种心理担忧和损失巨额财产的心理伤痛一样沉重。专家建议,一旦发现老人被骗,在追回经济损失的同时,子女也应关注老人的心理。请不要过多指责老人,而应该静下心来听听老人“被骗”的故事。让老人在回忆被骗的过程中,宣泄出负面情绪,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温暖。具体防范措施是,身边有人陪伴,骗子一般都会对单独的老人实行骗术,如果有人陪伴在老人身边就会让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减小,甚至消除。平时常回家与父母交流,多回家和父母谈谈心,顺便把身边受骗的案例和老人说说,提高老人的防范意识,进而避免这类事的发生。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