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育人 用心教书

——记华南实验学校化学老师、九(13)班班主任史延芳

核心提示: 站上讲台,她是学生们尊敬的“芳芳老师”;走出课堂,她是孩子们喜欢的“芳芳”。

本报记者 曾丽萍

站上讲台,她是学生们尊敬的“芳芳老师”;走出课堂,她是孩子们喜欢的“芳芳”。这是同学们对于华南实验学校化学老师、九年级(13)班班主任史延芳的评价,而从教31年的她一直认为学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乃至影响心灵的过程。在这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史延芳自始至终认为育人比教学更重要。她说,从自己真正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在心里暗暗地问自己一个问题:“既然我要成为一名老师,那么我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做一名有爱的老师,用爱育人”是她从教以来,用行动书写的答案。

用心教书、用爱育人,在工作中用心、用情、用方法,做孩子们的“灵魂塑造者”是史延芳的座右铭。她认为做一名有爱的老师,首先自身要充满爱和温暖,这样呈现的课堂才会是有生命力的课堂。史延芳说,每个班里都会有比较自我的学生,他们不爱与人交流,愿意独处,但或许有时只需要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便会打开学生的心门,之后学习的事情则是水到渠成。她坦言,在做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力量。爱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总会发芽,只是早晚而已。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既需要生活中的能观善察,亦需要严谨的逻辑分析。一说到学习,大多数学生的想法是枯燥乏味。史延芳则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想到如何让孩子们上课感兴趣,把知识以一种形象而活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才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30年的教书经验让史延芳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管理方法,即:从“放小抓大”到“放行抓心”最后再到“求稳抓小”,在这一年、两个学期的时间里,她对班级学生的管理模式完成了一个完美的“闭循环”,最终帮助学生完成一个“质变”的成长经历,让他们真正学会“自学”,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

备课、上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在这些看似琐碎重复的工作中,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逐渐摸索形成了“实、新、活、趣”的教学特色,深受学生喜爱。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史延芳执教的信条。面对学生,她总是用发现的目光看学生的世界。她常说,再好的学生都有不足,再差的学生都有优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懂教育的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史延芳创新“育人”方法,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作业日记”,在记录学生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同时,也可以将对老师讲的话写在上面。其实这是史延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自己交流的“信件平台”,它能帮助史延芳走进学生心里,因材施教。一直以来,史延芳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默默地用爱心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她带过的班里,曾有一名男学生自控能力非常差,语言行为不文明,几乎每节课都出问题。面对这样的学生,史延芳却深信:“学生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个优秀的学生。”于是她就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的长处、优点,用爱去感化他……记者在这名学生的“作业日记”感受到了他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对史延芳的称呼变化,从一开始的无名,到史、史老师、芳芳老师,最后直呼“芳芳”。史延芳最终走进了该学生的心里,并建立起“友谊”,如今,这名学生每年节假日都会给“芳芳”发来慰问祝福信息,这让史延芳异常欣慰,因为她成功引导该学生走向了“爱的正途”。

30年,爱的故事不断在史延芳身上蔓延发生着:她曾将哭闹不已的寄宿生带回家住、在教室和学生过生日、带着孩子去食堂包饺子、逢年过节给一个孩子精心准备礼物、甚至外出旅游也不忘给班上学生带特产,而在今年猴年开学之际,她给孩子们准备了56只小猴……几十年如一日,史延芳总是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有所前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管多调皮的学生,只要进入史老师的班,都会很快转变过来。她与学生畅谈一个个人生的话题,如“理想是前进的目标”等。经常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用故事,用感受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

作为一名教师,史延芳说,她最大的目的倒不是说自己的学生能有多少考上名校。她最希望的是孩子们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要永远充满力量,不断提升自己。正如她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说的那样:“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善良、积极、阳光、自信、朝气、有思想,成长为健全、合格的中学生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做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好人”。

除了善于与学生沟通外,史延芳还善于和老师沟通。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史延芳在学校成了“抢手货”,同事们亲切地称她为史姐。学校校长王旭平说:“她就是我们学校的救火队长,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塞。”常年带初三毕业班,她接手的班级总是学校最棘手的班,但她总笑着说:“我来,交给我,请放心。”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