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当”结甜果

耄耋老人马川玉乐读书

核心提示: “阅读是种享受,更能满足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改善人们的思维品质。”

本报记者 魏裕隆 通讯员 赵伟花

记者 魏裕隆 摄

 

“阅读是种享受,更能满足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改善人们的思维品质。”上周四,在化肥路社区举办的读书节中,一位老人说出了他读书的乐趣。

这位老人虽年事已高,有些耳背,但思路清晰,身体硬朗;他爱看书、爱读报,还积极向媒体投稿。马川玉今年84岁,身着银灰色马甲,神采奕奕,精神矍铄。上世纪50年代,他进入丹阳县化工机械厂,后到丹阳开关厂工作,直至1991年退休。虽然书读得不多,但他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写作的过程中他看历史、散文、小说和各类书报杂志,并从中学习写作手法和技巧。

从标点符号到文学修辞一一学来,不会华丽的辞藻,他就用最朴实的言语;不会电脑打字,那就一笔一画手写。凭借着对写作的热爱和坚持,他的许多文稿被媒体和丹阳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文集》先后录用。他还专门收集一些丹阳的民风民俗,花了5年多时间搜集、整理,编辑完成了11万字的《曲阿民俗》集子,并自费出版赠送。《曲阿民俗》的内容分婚姻娶嫁、民间信仰、传统节日、民间流行、生育习俗、民间轶事、四季习俗、饮食文化等习俗十二章,并收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俚语,这么多习俗内容,马川玉是怎么搜集来的呢?他参考了《江南风俗》《丹阳古今》《丹阳老行当》《吕城镇志》等文献资料,有些内容如有关民俗口头语则是他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记录下的。一些朋友见他辛苦,都劝他放弃这份“苦行当”,他却认为,丹阳的民俗是我国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把家乡的民俗民风保存下来,既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子孙后代,只要能够做好的,就一定把它做好。

马川玉他说,打牌、下棋是一种乐趣,上网看手机也是一种乐趣,但他认为读书可以增强思维,可以回味,能够陶冶情操,还能预防老年痴呆症。现在他把书报杂志当成精神食粮,还把好的内容摘抄下来,写成读书笔记。有些报纸杂志上好的内容,如四季习俗、二十四节气等知识,他都分门别类地收藏起来。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