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上小人书到忍痛焚书

核心提示: 1953年,11岁的我上小学五年级,那时就喜欢看小人书。因为小人书是连环画,图文并茂。

■石生根

 

1953年,11岁的我上小学五年级,那时就喜欢看小人书。因为小人书是连环画,图文并茂。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书中的情节生动活泼,宛如磁铁般吸引了我。

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上街玩耍时途经白云街,看到一家小人书店,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上千本小人书,屋内全是小朋友,座无虚席,都在津津有味地看小人书。我也挤了进去,好不容易弄到一个座位。书店老板告诉我,看一本小人书要付费一分钱,我给了老板两分钱,看两本《三毛流浪记》。我见到书中十一、二岁的“小三毛”,瘦小的身材,圆圆的光头上长着三根头发,大眼睛、小嘴巴,活泼可爱。在解放前大上海的马路上,国民党反动警察用警棍殴打无辜的老百姓,“三毛”见了不服气,冲上去抢警察的警棍,遭到警察的暴打,“三毛”遍体鳞伤,流浪街头,捡垃圾箱里的剩饭剩菜充饥度日……我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说了一声:“小三毛真可怜!”从此,我成了该书店的常客。

父母亲每个月给我一、二毛零花钱,我都舍不得乱花。每逢星期日清晨,我一大早起床,吃完早饭,就急冲冲地跑到白云街小人书店门口等候老板开门,抢先坐下来看小人书。有一次,我给老板一毛钱,一口气看了《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空城计”、“火烧赤壁”等10本小人书。我越看越有劲,越看越入神,到了中午12点竟忘记了吃午饭。父母心急如焚,到处找我,经四处打听,方才知道我在白云街看小人书。父亲将我从书店里揪了出来,臭骂了我一顿。从此,我再也不敢这样惹父母生气了。

上了初中、高中、大学以后,每逢寒暑假,我都跟瓦匠做小工,搬砖头、挑黄沙、拌水泥,样样都干。每天小工工资一元钱,一个假期下来可挣30多元钱。我将大部分工资上交父母亲,自己只留2、3元钱,舍不得买零食吃,有时到白云街小人书店,凭借书证,以每本小人书3分钱的租金,将小人书借到家里看。我还到新华书店购买《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人书。今年买几本,明年买几本,多少年来终于将四大名著小人书买齐,平时空闲时拿出来欣赏,过一把看小人书的瘾。

1966年“文革”刚开始,“破四旧”阴风蔓延全国,“红卫兵”到处毁古迹、焚古书,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也被列入“封、资、修”的黑书中,遭到厄运。这股妖风波及到丹阳,一些“红卫兵”冲到白云街小人书店,将书店小人书全部焚烧,从此该书店关门歇业。我知道此事后心惊肉跳,生怕“红卫兵”来我家抄家搜出小人书。我连夜将收藏在阁楼上的一大箱小人书全部取出,放在灶膛里焚烧,一本本崭新的小人书在熊熊的烈火中燃烧,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伤心的眼泪,仿佛我的心也在烈火中被烧碎,多少年积累起来的四大名著小人书全部化为乌有……

时光荏苒,六十多年过去了。我童年时代如痴如醉看小人书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虽然小人书如今已几乎无影无踪,被现代卡通儿童画或者漫画代替,但童年时代的喜爱小人书的乡愁仍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