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情 故乡恋

核心提示: 春节期间,受老友再三相邀,携妻和三位朋友坐上了去南通的长途汽车,顺便捎上了老友喜爱的家乡特产:丹阳老陈酒和水晶肴肉。

■王成川

春节期间,受老友再三相邀,携妻和三位朋友坐上了去南通的长途汽车,顺便捎上了老友喜爱的家乡特产:丹阳老陈酒和水晶肴肉。

老友夫妇都是丹阳界牌人,早年我在商业局负责计划统计工作,他在基层供销社干计统员,工作认真负责,为人真诚实在,一来二往给我留下了较好的印象。随后他随爱人调到了南通工作。以往只要知道他来丹阳,我们都邀友招待他,让他感到回到故乡的温暖。三十年前,我参加商业厅在南通市召开的计划统计工作会议时曾专门去过他家,那时只是三间简易的平房。近年城市拆迁改造,置换到了两套各一百多平方的小高层套房,新潮气派的新房让夫妇俩乐得合不拢口,一定要我们分享一下他家的幸福。

我们一行五人也成了入住他家新房的第一批客人。在南通,老友和女儿女婿开两辆轿车全程陪同我们夜游了景色如画、如同白昼的濠河,一同站在壮丽的狼牙山顶饱览了一望无际如长练般的长江。几天里每日三餐变着花色招待我们,极尽地主之宜,言谈之间,他总要说到朋友之间难忘的往事,忘不了对界牌老家的眷念之情。

当我们准备返程时,老友步步依依不舍,热泪在眼眶中打转,望着我们登上汽车远去仍频频挥手,要我们候机会一定要再来他家做客,不舍我们离开的真情写满脸上,站在那里久久不想离去。回家看到老友送的南通特产品中的脆饼时,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袋,一缕久违的清甜饼香让人垂涎欲滴,记忆的闸门也随着思绪徐徐展开……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时,我在地处界牌乡的大成桥供销社南货部当营业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各种糕点食品都要凭粮票购买,供销社的糕点加工坊虽因全靠糕点制作师傅手工操作,只能生产加工一些大众化的京江脐,牛鼻圈,占占糖,甜面饼,馓子类糕点食品,但这里生产加工的脆饼却很有特色,在邻近周围乡镇乃至当时的县城都小有名气,糕点加工坊的三位六十多岁的老师傅都是从外地聘请来的。一位没几颗牙齿的姓陈,擅长加工馓子,一位眼睛不太好的姓徐,占占糖、京江脐是他的拿手活,头上没有几根头发的姓张,据他说他加工脆饼的技术还是在南通当学徒时他的师傅传授给他的。你还别说,三人的糕点加工手艺在当时也堪称一流的。我们几位年青人戏称他们是三个老和尚糕点加工坊。

这种原汁原味,不加任何添加剂的传统工艺生产的脆饼,健胃消食,随口吃满口生香,水泡吃也嚼有筋络,回有余味,已多年不见了,连吃惯蛋糕,奶油面包,巧克力等高档食品的小孙女吃到这种香脆酥甜的脆饼也赞不绝口,爱不释手,连称好吃。

老友邀游南通让我们分享了他在第二家乡的巨变,他回馈的脆饼,不仅使我们想起了他的第一家乡那个难忘年代的往事,也表明了老家永远留在他的心中。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