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纠纷争议多,法官支招如何维权

核心提示: 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提供收入或补偿的非营利性社会安全制度,因其政策性强、法律关系复杂一直是劳动争议案件审判中的热点和难点。

本报记者 小许 通讯员 民一

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提供收入或补偿的非营利性社会安全制度,因其政策性强、法律关系复杂一直是劳动争议案件审判中的热点和难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市法院受理的50%的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社会保险问题,其中有要求支付未缴养老保险赔偿的,有要求补缴的,还有要求报销医疗费的……对这些要求该如何处理呢?民一庭庭长吴国建对此作出阐述。

【案例1】

补缴社会保险的争议不属法院受案范围

小张于2014年入职某物业管理公司。2017年10月,因该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且经常拖欠工资,小张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并通过劳动仲裁和法院要求该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同时要求补缴自入职该公司之日起的社会保险费。

仲裁委和法院均支持了小张关于物业管理公司支付拖欠工资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请求,但对于其要求补缴社保费一项,因不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不予处理。

【法官说法】

吴国建说,《社会保险法》第63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第83条规定,用人单位或者个人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核定社会保险费、支付社会保险待遇、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手续或者侵害其他社会保险权益的行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84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用人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法院依法强制缴纳。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规定,社会保险金的发放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给付属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法定职责,如果产生纠纷,应属于行政案件,人民法院不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处理。

综上,社会保险的征缴以及发放争议均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上述案例中,就补缴社会保险问题,小张应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解决。

【案例2】

单位与员工约定不缴社保的协议无效

小王于2013年8月入职某公司,双方签订书面协议,约定不为小王缴纳社会保险费,月工资标准4000元,其中包括社会保险补偿500元。

2017年6月,小王以该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0000元。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小王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17500元。

【法官说法】

吴国建说,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是征缴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缴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只有参加和缴纳的义务,而没有放弃的权利。

因此,劳动者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于工资中包括社会保险费,而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约定无效。当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主张经济补偿时仍应予支持。

不过,劳动者主张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损失赔偿的,可以从赔偿额中扣减用人单位已按约定支付给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

【案例3】

农民工主张未缴养老保险赔偿应酌情支持

老李为农业户口,其于2008年9月入职某公司,该公司未给其缴纳社会保险。2017年6月,老李以此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公司支付其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间的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赔偿金30000元和未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10000元,补缴2011年7月至2017月6月期间的社会保险费,并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法院判决公司支付老李上述期间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赔偿金6698.40元、未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1764元,并支持其关于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诉讼请求。对于补缴2011年7月至2017月6月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的请求,不予处理。

【法官说法】

吴国建说,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原因,在社会保险费缴纳的时间、社会保险种类上,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涉及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纠纷的劳动争议案件中。

若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法》施行之前的养老保险或失业保险,在法定年龄内,对于城镇户口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缴。但是,对于农村户口的劳动者则无法补缴。此时,可以判令用人单位以金钱方式赔偿农民工损失。赔偿数额参照我省相关法规。

2011年7月1日,即《社会保险法》施行后,关于社会保险费,不论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只要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均可以补缴。对此类纠纷,原则上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处理,仲裁委和法院不再判决赔偿损失。

【案例4】

单位未为员工办理失业登记需赔偿损失

老吴于2009年7月入职某公司,公司为其缴纳了包括失业保险费在内的社会保险费。公司于2016年8月与老吴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了社会保险账户减员手续,但未进行失业登记。2017年3月,老吴要求公司支付其失业保险金损失11000元。

法院认为,用人单位不仅负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强制法律义务,亦负有及时为劳动者办理相关社会保险转移、申报等手续的附随义务。老吴符合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因公司未为其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失业保险待遇核定所需材料且未办理失业减员和失业登记,致使老吴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相应损失应由公司赔偿。因老吴的诉讼请求不高于法定标准,依法支持其诉求。

【法官说法】

吴国建说,《社会保险法》第45条规定:失业人员在失业前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江苏省相关文件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应将失业人员的名单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并于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20日内,将职工的档案转移到职工户口所在地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时,书面告知职工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本案中,公司在与老吴解除劳动合同后,未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导致老吴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故应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5】

工伤赔偿协议约定赔偿额低于法定数额应补足

小刘于2016年5月入职某公司,其月工资标准为6000元,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当年9月,小刘在工作中发生事故导致腿骨骨折。此后,双方协议约定,由公司一次性赔偿小刘5万元。而小刘事后被认定为工伤且构成九级伤残。

于是,小刘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共计20余万元。仲裁委裁决公司支付上述补助金合计139032元,公司已经支付的赔偿金可在上述数额中折抵。

公司不同意上述裁决,诉至法院。法院驳回了公司的诉求。

【法官说法】

吴国建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自愿签订的和解协议,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履行完毕后,一方当事人反悔,主张双方约定无效的,一般不予支持。但协议中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失衡的,仲裁委或法院可予以适当调整。

本案中,公司与小刘就工伤保险待遇达成的协议在履行完毕后,小刘以双方约定的给付标准低于法定标准为由,在仲裁时效内要求公司按法定标准补足差额部分的,依法应予支持。

责任编辑:庄东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