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 年味浓

核心提示: 马上就要过年了,街头一派喜气洋洋:大红的春联、靓丽的新衣、娇艳的年宵花……市民们为了新年的到来忙碌着。趁中午休息,市民潘旭来到金鹰停车场南侧的春联临时疏导点购买春节喜庆用品。

本报记者 萧也平 龚佩玉

马上就要过年了,街头一派喜气洋洋:大红的春联、靓丽的新衣、娇艳的年宵花……市民们为了新年的到来忙碌着。趁中午休息,市民潘旭来到金鹰停车场南侧的春联临时疏导点购买春节喜庆用品。“家里贴福字、贴春联,已经是一片红火,我再买点绿植鲜花添点新意。”潘旭笑着说。

“别的镇、村过年要做年糕、蒸馒头,在我们白基村就是要打糍粑。”导墅镇白基村小庄沟村糍粑加工点老板李云龙告诉记者,由于白基村绝大多数都是湖北移民的后代,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糍粑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

李云龙今年63岁,在白基村小庄沟经营一家糍粑加工点,一进腊月,他和三位工人师傅就开始忙碌起来了,记者来到时,他们正忙着制作糍粑,蒸米、揣打、塑形、风干……现场忙而不乱,井然有序。“我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要起来了,一直忙活到晚上。”李云龙笑着指着一旁正在蒸米的大木桶告诉记者,装满一个这样的木桶需要22斤米,而他们每天需要蒸米五六十桶。李云龙说,由于自家的糍粑选料好,价格实惠,村民们纷纷前来选购、加工。“我们一年只打22天糍粑,但销量能有三万多斤。卖得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几千斤呢!”

“杨师傅,我这馒头什么时候能蒸好?”“放心吧,二十分钟就好,我给你看着时间呢!”……昨日一大早,家住凤美新村的端木阿姨就来到杨玲健的馒头加工点蒸馒头,“杨师傅手艺好,价钱公道,我们只要准备好菜馅就行了。这不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我赶紧再来蒸一批馒头。”

眼前正在忙碌着的正是杨玲健,今年57岁的他已经做了二三十年的馒头了,原先在市饮食服务公司工作,公司倒闭后,他便支起了摊子,卖蛋黄酥、馒头等面点。“蒸馒头也是一个传统习俗,一进腊月,很多顾客都来加工馒头。”一边和记者说着话,杨玲健手里的活并没有停,切面剂子、擀皮、包馅、捏褶,动作连贯,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一个个饱满美观的馒头就摆满了笼屉。

临近年关,前来蒸馒头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杨玲健也越来越忙,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十点,每天,他都要忙碌十三四个小时,“我就是纯手工包,现在是蒸馒头的高峰期,每天差不多要用掉八九十斤面粉,晚上收工以后要和面、发酵、醒面,为第二天做准备。”杨玲健说,手工包馒头虽然累,但是看着大家吃到馒头时满足开心的神情,他觉得特别满足!

热气腾腾的馒头出笼啦!

端木阿姨和杨玲健一起用枸杞为馒头点红

李云龙(左一)正为糍粑点红

李云龙和工人师傅正用机器打糍粑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