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凤子和正则画派

核心提示: 正则画派是近百年来中国画坛上崛起的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画格独领风骚的画派。

吕奇

正则画派创始人吕凤子

杨守玉

吕凤子亲自题写刻石的“正则”碑刻(位于丹阳师范学院内)

顾莲村

寿崇德

羊群

 

正则画派是近百年来中国画坛上崛起的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画格独领风骚的画派。

该画派起源于中国江苏丹阳、其鼻祖就是近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

(一)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经历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空前危机,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更是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于是一群有胆识、有抱负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不遗余力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中华民族的出路。

而二十世纪初的美术界也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正值这一石破天惊的历史时刻,年青的吕凤子受聘进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任教。在那里,吕凤子有幸结识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李大钊和陈独秀并深受其影响,由此而产生了崇尚真理、追求进步的思想。以至“五四运动”爆发后,吕凤子在校务会上拍案而起,痛斥校方为献媚于反动军阀而开除进步学生的卑劣行经,并愤而退出会场弃职还乡。吕凤子满怀义愤,挥笔写下了“发愤一画松,挥毫当舞剑”的战斗诗句,以此表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抗议和声讨,充分显示了他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高风亮节。

之前,吕凤子目睹当时中国社会民风渐下、贪欲横流的现状,心中早就萌发了用美育净化人们灵魂、改造社会病弊的想法,并决心付诸实践。他要以办学为手段传播真善美的种子,最终达到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的目的。为此,早在1912年,吕凤子便在家乡丹阳办起了正则女校,率先在故乡举起了反封建的大旗,为广大受压迫的妇女开辟了求知问学的道路,创造了自身解放的机遇和场所。他把“唯生无尽兮爱无涯”作为歌词写进校歌,把“立美育人”定为校训,要求每个学生都把自己作为一件艺术品来精心制作。最终“穷己成异”,成为道德高尚、爱国敬业的有用之才和真善美的创造者。

(二)

1931年,为进一步实现感悟艺术真谛和人生价值的主张,吕凤子在校内组织了书画金石的研究团体——穷社,其含义为“穷理尽能、穷尽人生的理想、穷究艺术的精微、穷究美化人生的道理”。穷社的社员多是凤先生的学生或同事,当时有叶秀英、许正华、韩天眷、张书旗、蒋仁、乌叔养、卢善群、陈松平、姚梦谷等人。他在正则校内建有“穷社一间楼”,专供外地学生和画友来丹聚会时用。穷社不定时举行雅集,多选在风和日丽的春季或秋高气爽的秋季,开会时不拘形式,社员们带各人的新作品,相互观摩交流,并请凤先生指教。凤先生也时时展出自己的新作,供大家欣赏。社员们平日十分敬仰崇尚凤先生,都想能得到一张凤先生真迹,凡提出请求者,凤先生都慨然应诺从不推辞。穷社还经常举办书画义卖展,所得收入全部捐赠学校。

穷社的创立为正则学校的壮大和发展起了鸣锣开道、推波助澜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正则师生们创作书画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书画研究之风在校内生气勃勃地兴起。

可以说,穷社就是正则画派的“雏体”。其早期的社员就是正则画派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该画派的形成和成熟,追本溯源“穷社”即为源头。

随着正则学校的不断发展,其培养的艺术人才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层出不穷。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他们大都成长为全国知名的书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以至海外。一批在高等艺术院校任职的吕凤子弟子,已跻身于负有盛名的专家教授之列,他们志同道合,集聚在恩师吕凤子的旗下,逐渐形成了一个与“正则”有缘的书画群体。他们既是正则精神的传播者,也是吕凤子艺术思想的实践者。他们共同肩负着以美术为手段改造社会,以美育为良方,革除私欲的使命。“人非图私利,画非图私利”便是这一群体始终坚守的信条,正则画派由此而形成,跻身于中国画坛。

(三)

正则画派从一开始就有其鲜明特点。由于该画派大多数人都是吕凤子的弟子和门生,又都是正则学校这棵育人的参天大树上结出的果实,对教育事业,人人骨子里都怀有特殊的情感。他们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家,更是献身教育的精英,当年吕凤子创业办学时,正则画派中就有很多人追随凤先生,从丹阳到四川璧山,千里跋涉,虽历尽艰辛而无怨无悔,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时局多么凶险,他们都不离不弃,矢志不移地凝聚在凤先生身旁,与先生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他们自愿为学校终身服务,无私奉献。正则就是他们共同的家园。

正则绣大师杨守玉先生、女书画家陶呤籁先生,为支持吕凤子办学,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婚姻,终身未嫁,甘愿一辈子和学校厮守在一起。凤先生的子女们,个个以校为家,都全身心地投入了办学事业,他们不计名利报酬,不拿学校一分钱,工作却尽心尽力,没有丝毫懈怡。更有部分学生虽然没有跟随凤先生办学,但同样在天南海北各个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们不忘凤先生的教诲,竭力传播美育,努力实践凤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数十年如一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凤先生的高足寿崇德先生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就投身教育,一干就是几十年,他既是著名的书法家、浙江美协负责人,又担任严州师范校长,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成绩出色骄人,受到领导和同事们一致高度好评,他八十年代就被评为特级教师,并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

又如广西艺术学院罗茜教授,从事高等艺术教育几十年,一直甘为人梯,愿做铺路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退休之后仍初心未改,利用自家有限住房开设画室,免费为学生传授画艺。十余年间先后招收200多人,其中50多人考上高等院校,数人出国留学。1989年她被国家授予“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同时还获得文化部授予的“民间美术开拓者”荣誉称号。

寿崇德、罗茜两位美术教育界的楷模仅是正则画派中所有画家兼教育者的范例,他们忠实地传承了凤先生的艺术精神和教育思想,不愧为既是艺术家又是教育家的双重称号。

正则画派起源于丹阳正则学校,其根也深深扎在故土之中,凤先生的弟子虽遍布全国,大江南北都有他们的足迹,但在丹阳本地随凤先生学画习艺的也不乏其人。在丹阳画坛倍受尊重、德高望重的“五老”顾莲村、荆位辰、张祖源、羊群和吕去疾先生都是书画界前辈。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与大师的称号失之交臂,但是他们在丹阳、江苏乃至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

顾莲村先生书画双绝,是著名的画家,尤其精于书法,更是中外闻名的书法大家,他的书画作品格调高雅清新,意境深远,诗书画印相得益彰,深受广大观者喜爱。荆位辰先生擅长画鸡,其笔下的雄鸡千姿百态,凤韵超群,融笔墨形似神韵于一体,被世人誉为“荆鸡”。张祖源先生,指画堪称画坛一绝,其书画作品、灵动、洒脱,妙趣天成,尤其是他的指画更是奇绝之道妙不可言,“指上夺来造化功”一时传为佳话。羊群先生得吕凤子真传,笔墨功夫十分了得,其焦墨山水炉火纯青誉满画坛。吕去疾先生是凤先生长子,集油画、雕塑、正则绣等多门艺术于一身,他曾统领丹阳画坛数载,有很高的威望。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五老”大半生都在不同学校任教,传道授业,育得满园桃李。尤其是吕去疾先生继承了其父吕凤子的衣钵,带领丹阳师范数十年成绩斐然,受到惠浴宇省长的嘉奖。

在他们身上,正则画派的精神得以延续和发扬,而今他们的学生正以骄人的姿态活跃在省内外书画界,成长为正则画派又一代新人。

(四)

值得注意的是,正则画派中的多人都出自吕凤子门下,或长期在凤先生身边工作,耳濡目染凤先生的大家风范,亲耳聆听凤师的亲切教诲,亲身体验先生的言传身教,凤先生无论是人品还是画品都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大多文化修养极高。除书画外还兼长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摄影等多门技艺,如正则校友朱军曾担任江苏省歌舞团团长,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又如一九五二届校友范学贵先生精于写作,他的记实散文集《茅山脚下》荣获全国文学创作奖。他们的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人民性和时代性,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凤先生得意弟子莫静坡先生,耗时两年新创作的大型历史题材画《天堂浴血图》再现了抗战时期日寇的豺狼本性和无数同胞在血与火中饱受苦难的惨烈情景,主题鲜明,画面震憾人心,是一部控诉侵华日军暴行的精品力作。

正则画派中更有一大批向往光明、追求进步的画家,他们受凤先生影响从年青的学生时代起就走上了革命道路,最终成为我党的优秀干部和忠诚战士,如吴俊发、李铁民、王石城等人都是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人民艺术家,他们用画笔讴歌党和人民、讴歌祖国和伟大的时代,为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画派的画家们创作中曾多得凤先生的指点,又时常聆听凤先生的教诲,故画中精到之处,必有大师的影子,挥笔之时,笔笔皆见骨力,凤先生“以天合天”的创作理念,引导着他们“穷物之理、尽人之性”,充分发挥“个人之异”,博摄众家之长,不断开拓延伸绘画艺术的新领域。

正则画派数十年中,涌现出许多有个性、有成就的大画家,其中载入世界文化名人史册的有许幸之:史学家、油画家、著名导演,与聂耳共同创作电影歌曲“铁蹄下的歌女”,深得郭沫若赏识。吕无咎:现代水墨画的开创者。梁邦楚:关山月先生盛赞他为“当代的八大山人”。高尔泰:全球知名的美学家,他的著作《论美》曾轰动世界。他们力推吕凤子艺术,使正则精神得以传承发扬,并在实践中取得累累硕果,他们是当今世界画坛上,充满希望和活力,有担当和责任感的创新者。

正则画派之所以历经近百年而不衰,能在时代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在画派林立的中国画坛上异军突起,并日渐壮大,究其根本,就是其强大的生命力自始至终来源于该画派坚不可摧的自信力,得益于正则精神的滋润和哺育,受教于一代宗师吕凤子的精心雕琢磨和引领。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