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消委会发布老年保健品消费警示

核心提示: 近年来,老年人遭欺诈的事件越来越多,愈演愈烈,轻则损失钱财连累家人,重则丢掉性命,令人痛心。我市也不例外,为此,市消委会发布保健品消费警示。

本报记者 魏裕隆 通讯员 消委

近年来,老年人遭欺诈的事件越来越多,愈演愈烈,轻则损失钱财连累家人,重则丢掉性命,令人痛心。我市也不例外,为此,市消委会发布保健品消费警示。

案例一:

免费体验成噱头

去年8月,我市一网民在某论坛发帖爆料称,她母亲经常去新民路一家理疗店做免费理疗体验,店员在她母亲面前吹嘘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先免费体验三天,三天之后就要买一个按摩膏之类的,如果介绍人来还可以免费体验2个月。

【警示】记者梳理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相同的招数,变相推销医疗器材,以“免费牌”吸引老人上钩。推销时通常会采取发放免费日用品、赠送药物、免费义诊等方式,放长线钓大鱼,运用“送礼物”“返利”等手段引诱老年人掏钱购买,给老年人制造不花钱就能看病、得实惠的假象。

案例二:

给老人“洗脑”吹嘘效果好

去年12月,我市某老人被骗子忽悠喉咙口有2个息肉,把问题说得很严重,随后便开始推销所谓的“中草药”,老人花了800元买下了中草药。子女知晓后,立刻拨打骗子留下的电话号码,结果发现电话已关机。后来又多次拨打,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这时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警示】诈骗分子瞄准老年人,利用其防骗意识薄弱、甄别能力较弱的心理,大肆行骗。这些“来路不明”“不知成分”的劣质药、假药不仅延误治疗,甚至有副作用,让人心有余悸。如果被骗,应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如果药品的标签、说明书、广告宣传册、音频视频、会议讲座上说有防病、治病功能或者暗示有这样的作用,消委会提醒老年人理性消费,不参与、不购买、不从众、不宣传。就医要到正规医疗机构。

老人为何频频受骗?

消委会工作人员称,热衷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一般心理抵抗能力比较弱,内心比较孤独,从众心理比较强,别人说什么好,就容易去追随。一方面老人远离社会及子女,内心比较孤独、失落,通过保健品购买这样的行为,可以让孤独的内心得到较好的填补和满足,有的不断买这买那,甚至只是为了引发子女的关注。因此,消委会也建议,作为子女,平时要多和老人交流,对老人多一些关爱,也可以帮助老人多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